引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亟须解决“如何激发员工创新行为”问题,因为个体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1] 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我国很多企业在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管理者们所期望的“全员创新热潮”却迟迟没有到来。他们甚至还得面对“生在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枳”的尴尬现象,即本企业“没有什么能力”的研发人员跳槽到跨国公司后,不久就可以研发出新产品或取得技术突破;相反,本企业从海外引进的“研发骨干”多年来却无所建树。很多学者和管理实践者分析认为,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并非是没有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而是缺乏自由、宽松的、鼓励冒险与试错的创新氛围,无法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软环境”,研究者们将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氛围因素称为组织创新氛围(Organizational Climates for Innovation)。[2]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组织创新氛围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了组织创新氛围对于员工创新行为有重要影响,[3-10]但是,对于组织创新氛围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过程机制还鲜有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实证检验。 社会认知理论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其它激励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可能根植于个体的一个核心信念——人具有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效果的力量,“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他们很少具备行动的动机,因而效能信念是行动的重要基础”。[11-13]针对“消极被动依赖外国技术,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念”这一时弊,有学者认为,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并非物质条件,而是缺乏信心和进取精神。世界上不存在“不自主”的创新,“自主创新”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提出,也是针对“落后国家就不可能创新,只能接受先进国家技术”这一消极心态而提出的。作为落后国家,要实现技术赶超,需要信念与勇气,日、韩等国能够实现超越,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那种敢于实践、勇于实践的精神。[14,15]以社会认知理论来看,“消极被动依赖外国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信念”这一时弊,其实就是创新自我效能感(Creative Self-efficacy)水平低下的表现——个体缺乏对于自己取得创新成果的信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推论:组织创新氛围(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个体认知因素),进而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即创新自我效能感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将围绕“如何激发员工创新行为”这一主题,从组织创新氛围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出发,将创新自我效能感引入到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之中,构建并检验“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创新行为”作用机制模型。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概念界定 (1)员工创新行为 上世纪80年代未90初,许多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开始关注个体层次的创新。[1,4-7]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者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开始关注个体层次的创新行为,特别是企业家的创新行为。[16-20] 大多数管理学家从过程角度来界定个人创新。Scott和Bruce将个人创新行为分为三个阶段:(1)问题的确立以及构想或解决方式的产生;(2)寻求对其构想的支持;(3)藉由产生创新的标准或模式,使其可以被扩散、大量制造,进而被大量使用,最终完成其创新的构想。[4]Zhou和George也认为个人创新的表现程度,不应该单指创新想法的本身,应包括创新想法的产生、内容、推广与发展执行方案,如此才能确保创新想法可以被有效地执行。[21]Kleysen和Street通过对28篇文献中提及的289项创新活动的回顾与总结,归纳出个人创新行为包含寻找机会、产生想法、形成调查、支持以及应用五个阶段,并将个人创新视为有益的创意予以产生、导入以及应用于组织中任一层次的所有行为。[22]黄致凯和卢小君、张国梁都对Kleysen和Street的个人创新五阶段观点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中国情境下,个人创新行为可归纳为两个阶段:产生创新构想的行为和执行创新构想的行为。[23,24] 本研究抛开创新和创造力的差异论争,关注个体层次的创新行为,为避免混淆,将之称为“员工创新行为(Employee Innovation Behavior)”。考虑中国情境因素,我们参考黄致凯、卢小君和张国梁的研究结果,认可员工创新行为的两维结构,将员工创新行为界定为:“它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创新构想或问题解决方案,并努力将之赋予实践的行为,包括产生和执行创新构想两个阶段的各种创新行为表现”。其中产生创新构想的行为包括员工为了组织的产品、技术、工作流程以及服务的提升广泛地寻找、发现创新的机会,针对这些机会产生构想或解决方案,并对它们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等行为表现;执行创新构想的行为包括员工为了实现创新构想,积极调动资源、说服及影响他人支持创新、敢于挑战与冒风险、以及通过个人的努力使创新常规化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一部分等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