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估和政策讨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原文出处:
经济界

内容提要: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交易件数还是交易金额都连年大幅攀升。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矿产类企业的并购,而民营企业则集中在对拥有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的企业的并购。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对中小企业并购和进口替代性并购,整合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对巨大企业并购和出口导向型并购,整合成功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对海外并购实行核准制度,不利于海外并购的开展和中国企业的升级转型。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基本情况

      过去几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中国企业升级转型和国际化经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海外投资包括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等形式,其中并购投资在近两年快速升温。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等发达地区企业的冲击较大,中国企业纷纷进行海外并购,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海外并购金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4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而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9%,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18.6亿美元,同比增长68.5%。图1是我国自2000年以来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的变化情况。

      

      图1 2000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报告,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并购投资增长速度更加迅速。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只有63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23.8%,而2008年,并购投资陡升到280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0%。并购投资无论是区域分布还是行业分布,都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到发展中国家和到发达国家的并购都急剧增长,对上游资源类企业的并购和对下游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并购都非常活跃。近两年的并购金额变化情况见图2。

      

      图2 2007年和2008年我国海外并购金额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

      2009年以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势头更加迅猛。根据一家风险投资数据服务公司ChinaVenture的统计,仅2009年二季度我国海外并购金额就达到了114.8亿美元,创历年来单季最高纪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年的海外并购中,不但中央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表现突出,地方企业和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型企业格外活跃。根据湖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该省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冲到了全国各省首位,核准境外投资企业58家,合同金额51.7亿美元,实际到位9.6亿美元,其中有3起海外并购,包括湖南华菱集团并购澳大利亚FMG公司17.3%的股份,成为湖南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根据投资潮网站(www.investide.cn)的统计,2008年初到2009年7月底,中国企业已经完成的海外并购为71起,其中由民营企业发起完成的交易达到33起,占全部完成交易数量的46%。这是多年未见的局面。

      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除了走出去并购资源类企业之外,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著名品牌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情况增长非常快。2009年上半年,我国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吉利集团已经完成了对澳大利亚DSI公司的并购,该企业是国际上著名的汽车变速箱生产企业,长期为美国福特等跨国汽车企业供货。国际上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在部分地区的使用权也已经被中国民营企业获得。这些并购如果能够正常整合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弥补中国企业在品牌和技术方面的短板,促进中国企业的升级转型,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大有裨益。

      

      图3 中国国有企业2008-2009年7月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投资潮网站(www.investide.cn)

      

      图4 中国国有企业2008-2009年7月海外并购金额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投资潮网站(www.investide.cn)

      二、总体评估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日益活跃,有一定的必然性。首先,是由我国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的。在过去三十年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基本实现了营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不但在一些垄断领域出现了营业收入达千亿级的国有企业,即使在竞争性领域,也出现了营业收入千亿级和五百亿级的企业,其中包括不少民营企业,而百亿级的企业则数不胜数。但是,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也掩盖了一些深层问题,主要是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品牌建设比较滞后,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还比较低,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比较落后。随着近两年宏观经济的调整,我国企业相应地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升级转型阶段。而发达国家企业则相反,它们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卓有成效,但它们一直面临着本土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因而深受规模瓶颈的困扰,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需求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它们的营业规模扩大乃至营业规模的维持都遇到了问题。2008年以来,欧美发达地区不论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还是机械电子企业,以及日用品企业,都遭遇到了需求严重萎缩、产销急剧下降的问题,不少企业的营业规模甚至逼近盈亏临界线。如果说它们以前非常注重价值升级,那么目前到了不得不注重营业规模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它们暂时从价值升级阶段转入规模维持阶段。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的并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相得益彰的协同效应,对中国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都有好处。其次,与我国企业受到的资源约束有关。过去30年来,我国工业化不断加速,对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急剧膨胀。特别是本世纪加入WTO之后,我国日益成为国际制造基地,中国企业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为全球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任务,这进一步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但是,我国本身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随着中国企业制造能力的迅速扩大,从海外输入资源就显得日益迫切,而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促使了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资源类企业,以获得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资源。再次,也与我国外汇储备不断上升有关。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两万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和进行流动性资产的投资都不足以消化这些外汇储备,因此企业和政府都有积极性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海外并购。当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海外企业股价暴跌,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企业“抄底性”海外并购,但是,绝大部分海外并购都是由上述必然因素决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