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组织中的协调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曹瑄玮,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张新国,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 710065 曹瑄玮,博士研究生;张新国,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席酉民,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内容提要:

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向以流程为核心的竞争,提升组织的适应能力要求组织结构能够敏捷、动态地进行组合和配置,对流程进行管理。模块化组织是组织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成,协调是流程的核心,是模块化组织的根本内涵。基于对模块化组织模式的基本区分及对模块化组织活动过程的描述,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模块化组织协调机制的概念框架。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产品和生产工艺日益复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顾客导向的新形式下,企业竞争的范式已经从大规模制造转向了大规模客户定制,从劳动分工转向知识分工与合作[1];竞争的重心不断向组织的上游转移,从单纯对产品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竞争的领域在不断后向延伸,从产品、利润延伸到客户乃至所有利益相关者。看似矛盾的两个方向实则要求企业聚焦于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而将其他的一些业务进行外包,与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结成联盟关系,进而形成网络式的组织结构。这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组织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战略而非仅仅是其他战略的一个功能载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竞争的焦点在于如何有效地对复杂产品和过程进行快速解构并能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快速重构,实现创造性的整合,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并进而创造价值[2]。专精于价值链流程上某一环节并能与其他企业的活动进行快速整合和重组的模块化组织就成为应对新的挑战的有力组织保障。Nadler和Tushman指出,快速变化的环境会驱使企业采取更多模块化的组织形式[3]。Sturgeon对美国产业组织的形式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模块化生产网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更好的绩效表现[4]。

      在组织管理领域,国内对模块化组织的研究是从近年开始兴起的。其中赵卫东博士对基于流程的协调管理及模块化组织的流程做了系统的研究,其他一些学者也从模块化的方法论意义及模块化思想在企业实际应运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胡晓鹏认为“经济系统的演进是遵循着规模经济—分工经济—模块化的基本路径”[5]。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指明了组织变革的方向以及模块化组织在大规模客户定制、战略柔性以及创新速率等方面对组织绩效的积极贡献,现实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既然模块化组织能带来那么多好处,为什么还有很多产品(流程)没有采用模块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因此,只有首先探究清楚模块化组织的有效运行的内在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模块化组织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它的效果,才能在现实中增强模块化组织的运行效果。本文认为,模块化组织有效运行的根本要义在于模块之间的协调。对模块化组织的研究应该首先从探究模块化组织内的协调机制入手,才能更好地推动模块化组织在实践中的应运。

      1 模块化组织的概念及其内涵

      模块化首先是作为一种产品开发的战略被提出来的,它具有在功能与部件之间形成紧密的一对一匹配关系以及标准化的界面的特征[6]。

      根据目前文献中广为引用的对模块概念的描述,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7]。作为应对复杂性的一个基本原则,模块化一方面通过对组成要素的聚类形成模块而减少总的要素的数目,来降低复杂性;另一方面,模块通过对组成要素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管理,设法减少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或者使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变得简单,从而降低复杂性。模块化的思想反映了组织不仅需要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更需要知道组织如何改变所需要做的事情。

      与组织管理思路整体的变化相对应,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层级式的组织结构转变为松散的网络式的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的兴起反映了现实中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应对复杂的竞争局面,进而越来越多的企业有结成网络关系、形成网络化的组织的需要,即追求不确定性消减;规模经济;技术转化;竞合;突破政府垄断和行业壁垒;国际化扩张;整合价值链上不同合作伙伴的贡献;协同效应等目标的实现。由于不受层级式组织的刚性规则的约束,这种松散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配置,形成多种多样的新的组织结构,从而表现出扁平化、动态化、网络化、跨边界、模块化的特性。schilling和steensma也指出,在某些产业,一体化的层级组织正被非层级的实体取代,这些实体表现出可渗透、模块化等特性,即模块化的组织形式[8]。模块化组织的核心是通过对组织核心资源和能力的快速重构,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动战略,满足顾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各个模块集中于不同的专门领域开展活动,活动的联系构成整个组织的流程,即流程最终表现为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活动集合。而决定模块化组织是否能对外界变化和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从而成为快变环境下的适应性组织,根本在于确保建立起一个有效、顺畅、成本节约、能够增值的精益化的组织流程。在今天组织竞争的方向已经转向流程的情况下,精益化的流程已经成为模块化组织的核心能力体现。流程由活动及其依赖关系组成,组织模块间活动的相互依赖关系就构成组织价值链和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产品和组织设计的战略,模块化的组织设计有利于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编码后在组织内和组织间转移,进一步增强组织间相互依赖关系,使整个组织的流程变得顺畅。

      Malon将协调理解为是对组织间活动相互依赖关系的管理[9]。因而要实现模块化组织合作所追求和能够带来的各种优势,就必须对模块化组织间在劳动和知识分工基础上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协调是流程的核心,是模块化组织能够进行创造性整合,从而产生价值的内在要求。

      2 模块化组织的协调原则

      传统上,组织是由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各个职能单位构成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依赖关系的存在,使得在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互赖关系与协调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因为协调被视为是对由组织相互依赖所引起的问题的回应[8]。

      2.1 基于互赖关系基础上的模块化组织协调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