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R&D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光明 佟芳庭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原文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R&D(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生存发展的前提、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国外企业都将其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R&D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起步,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R&D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企业R&D的能力还相当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增强我国企业R&D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我国企业R&D存在的问题

      1.企业R&D缺乏压力和动力。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正逐步把企业推向市场,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价值规律还未充分发挥作用,需求膨胀和价格扭曲使得完全意义上的竞争格局难以形成,从而难以给企业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其选择以R&D 为动力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同时,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主体意识薄弱,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和R&D的战略研究,尚未形成技术进步的自我激励机制,从而极大制约了企业R&D的发展。

      2.企业R&D机构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立了R&D机构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62%,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100%地拥有能力较强的R&D机构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距。既使已建立R&D了机构的企业,大多数企业的R&D机构只相当于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这种R&D机构的管理方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企业R&D经费投入不足。

      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R&D经费高投入国家,这些国家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早在80年代就超过了2.6%,而我国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1990年为 0.70 %,1991年为0.72%,1992年为0.71%,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

      4.企业R&D人员短缺,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企业科技工作者占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比例是40.8%,而日本、美国分别是62.1%和73.7%,我国企业R&D人员占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日本、美国分别是30%和33%,我国仅为 10%。而且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都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制约我国企业R&D发展的瓶颈。

      二、解决企业R&D问题的对策

      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增强企业R&D的活力。

      企业R&D缺乏压力和动力,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竞争创新的机制,缺乏经营自主权。我国企业R&D投入力度之低,技术开发节奏之慢,新产品开发效果之差,无一不与之有关,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保证,也是企业R&D富有压力、动力和活动的保证。企业R&D的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企业其它经营活动一样,R&D是企业自主性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促使企业主动地进行市场调研,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竞争势态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趋势来进行R&D决策,筹集R&D资金,组织项目开发。

      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使企业真正具有包括R&D活力在内的发展壮大之活力。

      2.增强企业R&D机构的独立性,更新管理方式。

      如前所述,我国企业R&D机构普遍面临机构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这个问题。企业R&D机构的“完全事业化”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R&D活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笔者认为企业R&D机构的企业化管理是值得探索的方式。

      所谓企业R&D机构的企业化管理,即指企业R&D机构实行厂长(或经理)领导下的所长(或主任)负责制。一方面R&D机构对企业实行开发计划和技术效益总承包;另一方面企业对R&D机构按年度实行开发任务和开发经费总包干。同时,在R&D机构内部,也实行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R&D人员的工资、奖金完全与任务完成情况挂钩。这样,企业R &D机构就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科研、生产、经营一体 化的经济实体(这个经济实体一般具有法人资格)。企业化管理的利益机制能够使企业R&D机构人员既关心R& D活动的成败,又关心企业应 用其R&D成果的成败,从而提高R&D成果的适用性,减少R&D 活动的 风险,并密切R&D机构与企业的关系,促使二者互惠互利,协调发展。

      3.增加R&D经费的投入,改善R&D经费的管理。

      增加企业R&D经费的投入需要开拓R&D经费来源,加速R&D成果的商业转让,但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自我积累的发展之本,是企业R&D经费投入之源。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发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一方面增加R&D经费的总投入,并有意向企业倾斜;另一方面,应通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企业增提R&D基金;增加R&D经费投入。

      为了保证企业R&D具有足够的后劲,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企业应不断提高R&D经费管理的科学性,正确区分不同来源的经费,并实行差别管理。

      4.注重人才培养,壮大企业R&D实力。

      对于知识、技术、资金三密集的R&D而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增加R&D人员数量,提高R&D人员质量。企业R&D队伍实力的壮大,一方面要加大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力度,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我国R&D人员配置不合理,独立研究机构R&D成果针对性、适用性较差,企业R&D力量薄弱等问题的严重性,加速我国R&D机构企业内化进程;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来扭转困境,企业领导应真正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充分认识到R&D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企业R&D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