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提出国有企业冗员有两大基本类型:绝对冗员和相对冗员。指出消化相对冗员是目前国有大中企业的难题。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创造的东轻模式,其着眼点在于搞活企业,对目前国有大中企业具有普遍适用性。 东轻模式是通过转机建制、化整为零;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精干主体,分离两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来消化相对冗员的。 对东轻模式与北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北轻模式侧重于人员分流,东轻模式侧重于组织分离;北轻分流靠外在专门机构,东轻分离靠自身内在机制;北轻是在盘活资产上运作,东轻是在搞活企业上下功夫;北轻注重在新的基础上发展,东轻注重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阐述东轻模式对国有企业具有消冗减负的意义。提出分离分流要同搞活企业结合起来;分离分流要建立在培植新的生长点上;分离分流要走向多元多向;分离分流要求政府在宽松社会环境上下功夫。 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我们看到企业冗员有两大基本类型。一类是绝对冗员,即年老体弱、不能坚持正常生产劳动、缺乏再就业的身体条件和技能条件的职工;另一类是相对冗员,即年轻体壮、可以坚持正常的生产劳动,有一定劳动技能、具备再就业条件的职工,他们因企业要提高效率,或因产业产品调整,或因企业效益不好,或因企业面临破产等而成为冗员。 解决这两类冗员,相比而言,消化绝对冗员比相对冗员容易些。这是因为绝对冗员主要是解决退休、退养、工伤、病退,原则上不存在再就业、再上岗的问题。 消化相对冗员,可以说是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难题。怎样消化相对冗员?北轻(北京一轻总公司)模式有普遍意义。其基本点就是强调分流。通过分解消化,解决转产转业转岗这个企业迫切需要回答的难题。但北轻模式,有它的特殊性——它着眼于搞活资产,而目前大多国有大中企业,所面临的是搞活企业。从模式的适应性上讲,北轻模式更适于轻工企业、集体企业。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创造的东轻模式,同北轻模式有异曲同工的效能。可以说是北轻模式的延伸和发展。东轻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搞活企业,它是通过分离分流来消化相对冗员的。东轻模式中关于消化相对冗员的作法,更适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是我国特大型铝镁合金加工材生产基地。现有全民所有制职工1.2万人。在经济转型、企业转轨过程中, 该厂提出并实施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精干主体,分离两翼”、“稳住一头,放活一片”、“内引外联,负债改造”等策略,逐步划小核算单位,渐进分离富余人员,大力兴办第三产业,积极开辟“第二战场”,致力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致力于企业技术改造,致力于稳定生产经营,在管理上下功夫,产量虽然逐年递减,效益却逐年递增。全厂实现利税总额由1992年3852万元,增到1993年5058万元,1994年达到7729万元。 1、转机建制,化整为零。他们提出“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平稳过渡,逐步到位”的改革指导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他们先后提出了“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的发展设想和“抓住主干,放开分支”、“人财物集中管理,销供产放开搞活”的工作思路,进而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和“精干主体,分离两翼”的经营策略。这些均为消化相对冗员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这些原则、设想、方针和策略的实施,该厂颁发了7章70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和 17个与其相配套的专业管理《实施细则》,以及管理标准和制度,从具体操作上规范行为,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其核心就是“化整为零,分而治之”。通过增设小灶,分散突围,使企业内部增强活力,消冗减员,治危解困。 2、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东轻”提出“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军品生产为主向民品生产为主转变。二是由对内服务向既对内又对外服务转变。三是由只搞第二产业向同时兴办第三产业转变。“东轻”在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中,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方式:承包、相对独立、租赁、风险抵押、国有民营、独立法人、个人承包经营、中外合资、国内联合和委托经营。特别是推行委托经营,变总厂的压力为各分离单位的责任和动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举措。 3、精干主体,分离两翼。 精干主体。所谓主体指的是负责深加工的10个生产分厂。它是“东轻”生产、利税的基础。他们提出的“稳住一头”,就是指的这一块。“精干”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生产经营状况好、产值利税占全厂80%的4个分厂,实行“两包一挂”(包入库利税,包加工产量, 利税产量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分配上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工人分为9个岗,干部分为12个岗),以此调动其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近两年来,这4个分厂每年实现入库利税均在近6000万元的水平上。 第二个层次是对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的6个分厂, 实行更为宽松的“一包一挂”(包入库利税,利税与工资总额挂钩)的办法,赋予这些分厂生产指挥权、原料采购权、产品销售权和人事管理权,还明确开展多种经营、自办第三产业和组织富余人员创收归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1992年到1994年,这6个分厂由年亏损900万元变为盈利近百万元。1994年末,两个基础较好的分厂(模锻分厂、铝镁粉分厂)实行委托经营,岗位层层量化,生产与每个人挂钩,效果显著。另外4 个分厂目前也正在创造条件实行委托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