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70年代末诞生了4部著作:威廉·大内的《Z理论》、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迪尔和肯尼迪的《公司文化》以及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特别是《Z理论》指出了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推动了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关注与研究。随着对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塑造优良文化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有人提出了企业文化应作为一种资本来经营的概念,如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文化是GE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本;清华大学教授张德先生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第四资本。这种观点是否可取?如果可取,又如何确认呢?特别是,如果能够计量企业文化资本的价值,那么就可以确认企业文化是一种资本。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 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在1985年,Schein把企业文化由内到外划分为5个层次:基本假设、行为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人造物及象征物。Schein认为,基本假设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相应地,他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定义:群体在解决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致性问题时,所习得的一种共享基本假设的模式,这种模式已运行良好并被认为是有效的,从而被作为正确的感悟、思考和感知方式教给新成员以处理类似问题。 随后,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有5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人物;(4)礼节和仪式;(5)文化网络。他们认为,人是企业中的最大资源,而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文化的微妙暗示,达到对组织成员的有效管理。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提出明晰的价值观(信念),为全体员工提供有关共同方向的意识和日常行为的准则,并通过企业的英雄人物和传奇、仪式和典礼等来维护和强化这种价值观。 从以上企业文化的构成看,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又是一种企业精神动力和资源。它既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如生产经营环境、设备和产品,又包括企业的精神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如经营管理哲学、经营风格、群体内部相互沟通的方式、相互制约的规范、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办事准则等。 二、企业文化的资本属性 在经济学界,人们通常习惯将资本分成3种主要的类型:一是物质资本。它主要指的是像工厂、机器、建筑物之类的能够产生新的产品的具体物品的集合。这种资本在经济学产生初期就被发现和讨论过;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出现主要来源于人所具有的技术和经验逐步具体化,并且在经济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作为人体内所储藏的一种资本已经变得和物质资本一样,对经济产出同样重要;三是自然资本。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经济学家们也开始逐步接受自然资本的概念。所谓自然资本,是指那些自然界所拥有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生态化的管理的过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萨氏定义:“资本,即一种被生产出来的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由经济过程产出的耐用投入品。”王彦鸿认为“资本在本质上意味着时间的耗费和间接的生产手段。”而今天研究宏观经济存量核算时,“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而作为投资活动的沉淀或者累计结果,资本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那么企业文化是否具有资本的这些属性呢?抑或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具有其他的属性? 布迪厄第一次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文化资本进行了完整的论述。他认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是一种镶嵌在客体或主体的机构当中的力量……。企业文化虽然不具有像社会文化那样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它作为一种微观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企业文化最初的形成是企业创始人的风格通过经营管理,逐渐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理念、行为、企业的导向等,然后沉积在企业价值观中,以一种隐性的形式指导整个企业员工的行为与制定企业制度,最后形成独特的企业特征。这个过程表明,企业文化具有逐渐积累的特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活动。在初步形成阶段,企业宣传公司的宗旨、理念、经营方针,如形象设计(CIS)、发布信息、开座谈会、开展娱乐活动等;另外,企业的经营者经常奖励某些有贡献的员工或对某些错误进行惩处;大力宣传公司的英雄事迹等。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逐渐形成并成熟。在这个阶段,企业领导人也经常在各种会议、员工会议、培训等现场宣传公司的宗旨、理念、经营指导思想。在招聘新员工时,通常选择与公司价值观、经营理念相同的员工,解雇或通过职员自愿离职形式淘汰与公司价值观、经营理念相左的员工,使企业文化逐步得到加强并趋于稳定。这两阶段的活动,企业都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员与资金,以加强和巩固企业文化。如,通过一次会议,企业领导人讲解企业的经营方针,能让员工清楚知道在日后工作中应采取的工作思维与方式,并使之得到强化。所以,本文认为,这两阶段的企业行为活动均是企业文化加强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企业文化的沉淀增量是企业文化的流量形式。 圣吉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企业须持续增强竞争力,塑造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型、创新性的企业文化。然而如果企业文化本身不能创造利润,企业的经营者为什么要塑造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其他要素——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相结合渗透,一起构成了企业生产力。并且企业文化通过协调这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上世纪90年代,海尔对红星电器的兼并,在没有投入一分钱情况下,海尔用其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丰田产的凌志牌高级轿车在美国销售了21万辆,但在欧洲只卖了1.8万辆,且市场价格也远较欧洲同类型轿车价格低。原因是,美国人讲究实际,而欧洲人更重视气质,认为丰田的高级车缺乏高贵和浪漫的气质。因此,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技术质量的商品,其经济价值不仅可能由于使用功能和技术质量的改进而提高,而且更会由于其附加的文化价值含量不同而上升。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带来巨大利润或使产品增值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