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社会对企业职能的进一步要求,并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很多问题,如社会资源的枯竭、严重的环境污染、安全事故、质量问题、诚信问题、对劳动者的歧视和压榨、人类精神的压抑等,从而引起人们对传统企业仅追求经济目标的疑虑和思考。企业在承担经济责任为股东创造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等,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对CSR的关注起因于19世纪末肇始的企业日益大型化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以美国为例,自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小型分散的企业通过合伙经营、托拉斯和控股公司等组织方式,发展成支配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垄断企业。J.P.摩根在1901年合并10家钢铁公司,以强大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为中心,组成美国钢铁公司,其拥有的现金可以应付美国政府1880年度的全部开支。[1] 244大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联合,推动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中聚集,最直接后果是破坏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在经济生活中形成滋生垄断和限制竞争的温床。一旦这些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企业滥用其经济优势,其他经营者以及消费者所蒙受的损失将大为增加。 在欧美国家,CSR问题虽然在理论上早已确立,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违背CSR的事件时有发生。进入21世纪不久,美国披露了一系列令世人震惊的财务丑闻,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诚信危机。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转型期体制的不完善、政策的漏洞、道德和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企业违背道德责任的现象亦随处可见,传统伦理观受到功利伦理的强烈冲击。因此,CSR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全球性问题。 戴维斯(Davis·K)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于企业的期望水准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角色也随着扩大,企业无可避免地须承担社会责任。[2] 39他认为增大CSR的理由有:社会复杂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相依存性增大,社会要求维持自身富裕与文化的发展,企业外部的社会系统对企业和社会科学的影响,政府权力增大以及政府对企业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增大,社会理念的变化,所有权与支配权分离及经理人的专业化等。 爱尔斯(Eells)提出企业必须逐渐由只承担最少责任的传统企业向承担最大社会责任的企业过渡,[3] 19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因为:人类需要的改变,企业经营者角色的改变,企业与经济体系的改变,社会本身的改变。不少思想较为激进的管理者和学者认为,企业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应对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一些群体承担社会责任。 伯文(Bowen)认为现在企业家比以前社会责任更强的原因为:政府的统治威胁与劳动运动的压力;社会理念的变化、企业管理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政府协力而扩大视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专业经理人的出现,多数人参与制定经营方针等。[4] 48 二、研究发展历程 虽然CSR一词在20世纪初期才出现,但是CSR的思想早已有之,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包括四个阶段:一是1800年以前,基本不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二是1800-1890年,要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三是1890-1960年期间,对企业增加了法律责任的要求;四是1960年至今,要求企业不仅履行经济、法律责任,还需要履行伦理、慈善责任。 海伊(Hay)和格富(Gray)依据企业经营者风格(managerial style)的转变情况,将CSR观点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润最大化管理阶段,此阶段以利润为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二是信托式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本着为民所托,解决社会及经济等问题;三是生活素质管理阶段,这阶段以提高大众生活水平为目标。[5] 35 从20世纪60年代起(即表1的社会大众责任阶段),学术界才开始深入研究CSR问题。在此期间,拙劣的商业行为使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而教育、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社会其他群体力量的壮大,社会需要学术界对CSR进行界定和探讨。 表1 企业社会责任演变阶段
资料来源:1.林坤宏.高雄市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之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2.叶泰民.企业社会责任态度及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意愿之研究.东海大学硕士论文,1992年。 杰德(Gerde)和木卡奇(Wokutch)[6] 416按管理的社会因素(social issues in management division)将CSR学术研究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与创新阶段(gestation and innovation),1972-1979年的发展与膨胀阶段(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1980-1987年的制度化阶段(institutionalization),1988-1996年的成熟阶段(maturity)。第一阶段主要描述现状,发展CSR理论以及研究商业与社会、公司与员工的特殊关系。这一阶段,正如Gerde和Wokutch所说的“早期研究中缺乏实验性”,概念化、预测性或工具性研究较少,以探测性、描述性的研究为主。之后,更多成熟理论被证实,研究方法也被改良得越来越精确。研究发现,有关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章比例从第二三阶段的16%上升到第四阶段的30%左右,这就表明CSR/企业社会绩效(CSP,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方面的研究是在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