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载体:从企业为主拓展到既有企业也有国民经济整体 传统的“质量”多指产品质量,换言之,质量载体是微观的具体的一种物质;进一步,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产品”质量。而在新形势下,质量不仅包括企业产品质量,还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即从宏观角度考虑的质量。《纲要》不仅赋予了传统的产品质量新的内涵,还将质量理念拓展到宏观与微观主体。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质量理念也在新形势下有所拓展,这主要体现在企业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上。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现状不好。《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目标,这对我国企业通过创新而提升质量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纲要》中,特别强调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这是一种新拓展的质量概念,或说是一种以宏观主体为载体的质量理念。这种理念的提出,是与我国改革与开放的实践进程分不开的。但在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出现了一种倾向,即注重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经济增长速度高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着经济增长成果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存在着经济结构趋同化的问题,存在着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因此,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惟一目标,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效益降低等为代价,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考察经济增长数量的同时,也要进行质量的考察。 经济发展和增长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多个方面。就“十一五”时期而言,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经济增长中降低消耗。第二,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三,在经济增长中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也是《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第四,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第五,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就是要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质量领域:从工业为主拓展到各类行业 在新形势下,质量理念不仅涵盖了工业领域,还拓展到各类行业。在《纲要》中,除了提出要“巩固和提高轻纺工业”、“提高建筑质量”等工业产品质量问题外,还将质量理念拓展到农业、金融业、高等教育等行业。 在《纲要》中,强调要“提高耕地质量”,要“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从不太注重质量到高度重视质量变化,从关注产品本身的生物特征向关注食品安全变化。从污染的途径和因素考虑,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大体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本底性污染四种类型②。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化学性污染及其相应的安全隐患。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我国农业就难以持续发展。 《纲要》还将质量的领域扩展到金融行业。在《纲要》中指出要“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金融资产数量越多,质量越重要。金融资产质量,可以与我们通常对金融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关注结合起来。我们要加强对金融资产质量的管理,合理控制资产总量,优化结构配比,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加权风险,促进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协调运作。要使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服务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纲要》对此也给予特别关注。 三、质量生态:从产品实体质量拓展到实体与环境两种质量 传统的质量理念多局限在实体范围内,注重的是产品等物质实体质量的提高。而在《纲要》中,质量理念还拓展到环境领域,提出了环境质量问题。《纲要》提出“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生态环境,是需要人类加以保护的自然环境;这里的“环境质量”也就是“生态环境质量”,即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10] (P5)。 “环境质量”的提出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分不开的。我国面临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其次,污染结构发生变化。最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环境质量”的提出,作为质量理念的新拓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质量范围:从国内范围的质量理念拓展到对外贸易质量和利用外资质量 传统的质量理念承载对象比较单一,范围也相对较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质量理念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 《纲要》提出要“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虽然对外贸易数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的外贸增长是建立在较高资源和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对外贸易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我国货物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2)我国位于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3)我国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过快。(4)我国技术进口以引进国外生产线和机器设备等硬技术和成熟技术为主,专利和专有技术、尚未商业化技术引进较少。为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纲要》提出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价值的要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纲要》还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利用外资质量”是指引进和利用的外资对利用方产生效应的优劣程度。虽然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已经不小,但是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1)农业和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过少。(2)中西部利用外资数量偏低。(3)对引进的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4)引进外资的社会效益不高。为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纲要》提出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