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

作 者:
耿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本文顺承企业资源观的理论核心要义,提出处于产业集群层面并为集群内部企业所特有的共享性资源。然后采用数理统计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水平及其与共享性资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验证了共享性资源的存在性及其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支持了共享性资源是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这一论断。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字号:

      一、引言

      一般认为,马歇尔理论或外部经济性是涉及产业集群施益于集群企业(注:为简便起见,本文将处于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简称为“集群企业”,以之与不处于某产业集群内的“非集群企业”相区分。)的最早论由。最近,学者们使用无法交易的相互信赖等诸如此类的术语来试图涵盖无形且复杂的集群内部的各种资源和关系。顺承这一脉络,Harrison(1991)指出,产业集群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已经远远超出集聚经济性。在此基础上,战略学者们试图将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阐释整合人RBV(注:RBV(resource-based view):基于资源的观点或简称资源观。)理论当中。当将RBV 理论引入产业集群分析层面后,各产业集群在竞争优势及区域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则可归结为其所拥有的共享性或集体性区域资源之间的差异。相关研究通过理论结合个案的研究方法将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在经营状况或财务绩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归结为系统性资源、网络性能力或产业集群效应等作用的结果。然而,由于个案现象随着选取对象的不同而存在极大差异(Harrison,1991),因此,案例研究的理论价值常常受限于研究者对个案带有随意性的选取(Paniccia,1998)。鉴此,本文旨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系统性资源、网络性能力或产业集群效应等诸多被本文所统称为共享性资源的资源类别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而验证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理论背景

      近年来,产业集群以其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大量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工作多数是从产业经济学或地理经济学角度出发,以集群整体为研究对象,就“集群而论集群”,极少有致力于运用新近的企业战略理论对产业集群为其内部的集群企业所能够产生的益处加以阐释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基于资源的观点,为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一些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指出了战略资源观与集群分析相结合的切入点,认为基于资源的理论与方法,对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而集群企业外部,具备获取李嘉图租金特性的一类资源进行分析与研究,剖析其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是阐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极具前景的研究方向(Enright,1999; Molina-Morales,2001; Wilk,2003)。

      RBV理论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及能力的不同导致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顺承RBV理论这一核心要义,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同样也决定于其所能支配和利用的资源和能力。与一般企业所不同的是,集群企业相对外部非集群企业扩大了其所能够支配与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范围,这些资源和能力不仅局限于集群企业内部,而且还存在于整个产业集群层面为所有集群企业所共享。在不同的研究中,这些共享或集体性资源被提炼并提升为高层次能力、高级要素、系统性资源或集体战略性资源、网络能力或网络性资源、以及产业集群效应等概念。基于RBV 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们用诸如以上所列举的单个概念对集群层面具备获取李嘉图租金的各种资源和能力进行抽象,借此将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导入RBV理论框架, 试图探求产业集群或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基于RBV理论探求集群资源对群内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进而提出共享性资源(shared resources)概念的正式研究,当属西班牙学者F.Xavier Moli-na-Morales其顺承Enright(1999)提出的“不存在任何阻止将RBV理论运用于产业集群分析层面的障碍”的思想,较为明晰地基于RBV 理论提出了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共享性资源概念,认为共享性资源是指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而集群企业外部,为整体集群所特有而又不被群内任何单体企业所独占,为集群企业所共享却对群外企业具有排他性的一类具备获取李嘉图租金特性的异质性资源(Molina-Morales,2001; 吴晓波、耿帅、徐松屹,2004)。基于此种理论思想,Molina-Morales和Mart' nez-Fernández(2004)两位学者又撰文进一步阐明集群企业凭借共享性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理论观点。这为本文试图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共享性资源类别的存在性及其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关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假设

      (一)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差异

      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对集群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作了大量研究工作。Decarolis和Deeds(1999)对美国区域集群的研究表明,区位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在对意大利产业区的研究中,Enright(2001)较为概括性地指出,在意大利,集群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要比集群外部同类企业表现得更为良好;Paniccia(1998,1999)运用绩效的宏观经济变量和社会变量指标对许多意大利产业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为产业区内的企业具有高绩效提供了有力支撑;Signori (1994)也通过将产业区内部与外部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对Prato零配件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Becchetti和Rossi(2000)对意大利个案的研究也同样表明了产业区对区内企业出口绩效的正面影响。另外,Molina-Morales(2001)在研究地理集中对企业影响的分析中,以西班牙陶瓷制品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产业区内部企业相对于外部企业具有明显的高绩效水平。所有这些研究都为集群企业具有相对非集群企业优越的竞争优势水平这一推断提供了理论及实证支撑。为进一步验证该推断,需要尽可能排除其他影响,将对比对象限定为处于同一产业分类并在具有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的集群企业和非集群企业,对此推断的假设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