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0: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5)09-0077-05 一、引言 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时,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独占知识库,这就需要将多年来企业员工所形成的隐性知识编码化,实现知识共享,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在编码过程中,显性知识编码已有了成熟的技术,隐性知识的编码即存在技术问题,也存在编码行为的管理问题。由于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隐形知识是属于企业员工的个人资产,难以测度和衡量,也难以寻找隐藏的“地点”,因此如何有效地把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并加以编码,是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关键。假定企业和员工均是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行为均是从自身最大利益出发,这样企业(隐性知识需求者)与员工(隐性知识供给者)之间在隐性知识编码化过程中就存在着相互重复的博弈问题。探讨这种博弈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建立企业独占性高端知识库和企业内部知识生产平台,也有利于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有效激励政策以及建立基于知识资源的企业核心能力。 波兰尼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它是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或是源于经验的隐性知识。自波兰尼以后,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较多,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性的研究上,也有学者对隐性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研究。前期对隐性知识转化方式和转化手段的研究较多,也产生了许多成果,但是较少涉及转化过程中对人力资源和企业行为的分析,这种缺陷往往限制了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本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企业与员工在隐性知识编码化过程中的博弈模型,以分析企业与员工在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基于此分析提出企业在隐性知识显性化中应采取的对策。 二、隐性知识外部化过程中的动态博弈模型 1.隐性知识的编码过程 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进入企业知识库的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即员工隐性知识的供给、格式化、编码和入库;其相反过程是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编码过程后三个环节已有成熟技术,我们主要研究隐性知识的供给行为。 附图
图1 隐性知识的编码与共享 隐性知识的供给受员工的心境、思想、意识、观念的制约,它附着在人力资源的身上,不能强行的占有和索取。实现隐性知识编码化,需要企业与个体员工相互配合,然而企业与员工之间雇佣关系的不完备契约不能够保证员工的有效配合,事实上.理性的员工总是隐匿自己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因此研究隐性知识的编码,重要的是对员工的供给行为进行研究。 2.假设 假设在企业内部存在隐性知识交易市场,企业员工作为隐性知识的供给方,企业作为隐性知识的需求方,两者因存在隐性知识的交易,而产生博弈,交易在理性人的前提下是以实现企业收益和个人收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为了分析双方的交易行为,首先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合同关系。从委托代理的角度,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契约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契约若可以约束双方几乎所有行为,这样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就形成一种完备契约。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双方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及绩效测量的困难,契约往往是不完备的,因而无法使雇佣契约达到最优状态。即使契约是完备的,通用雇佣契约也不能涉及到对员工隐性知识供给的规定,于是实证的契约关系形成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在隐性知识编码中的非合作博弈。其博弈结果强调的是个人理性及个人最优决策,博弈冲突的结果即可能导致隐性知识编码的高效率,也可能导致低效率。为了便于博弈分析,我们做如下假设: (1)人力资源个体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即来自于工作环境之内,也来自于工作环境之外; (2)人力资源个体没有能力将个体的隐性知识商品化,以取得市场收益; (3)博弈双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是理性的,且主动的行为。 3.动态博弈模型 在企业创建知识库中,由于企业与员工的相互地位,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交易市场,企业可以制定一个隐性知识相应的市场价格P。员工以P向企业提供其隐性知识,企业以P取得人力资源隐性知识的使用权,P是博弈双方的交易价格。知识库是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的,这就需要企业将每年员工所积累的隐性知识随时存入知识库,这样,从长期来看,企业与员工之间构成了一个有关隐性知识的动态重复博弈关系。由于员工的雇用期限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博弈不存在明确的可作为最后一阶段的最后一次重复,使博弈最优化的关键成为对双方试图合作和惩罚不合作策略的选择。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重复博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