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企业边界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方面,跨国公司、集团公司 通过兼并、合并和重组等手段,实施企业扩张战略,实体边界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越 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缩小规模,但通过非资本的纽带扩大企业外部的联系网,即实体边界 缩小,虚拟边界扩大。企业边界的显著变化,引发了管理学上的一系列创新。本文对企 业边界变化的三种形式——产权式企业边界、虚拟式企业边界和混合式企业边界进行了 剖析,揭示了企业边界变动的原理。从企业边界变动原理的角度,引发了对管理学的新 思考。 一、产权式企业边界 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虽然人们对此次收购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但必须承认,收购帮助联想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和共用IBM品牌的 机会。而在此次收购之前,联想曾试图依靠自身力量进入国际市场都没有获得成功。与 此同时,很多跨国公司、集团公司在缩小企业规模。例如,2002年10月25日,清华紫光 发布公告建议子公司启迪控股更名为“清华紫光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意味着清华紫光 将“从综合从事信息电子和环保两项业务的公司转变为专门从事信息电子及相关业务的 专业化公司”,更加专注IT,这种剥离是清华系大重组计划中适应清华紫光发展的业务 调整。 上述两种行为均涉及产权交易和股权控制,通过以资本为纽带的活动而引起企业边界 的变动,我们称为产权式企业边界。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通过兼并、重组和合并等产 权交易或股权控制行为引起企业规模的扩大;另一种通过分拆等方式引起企业所控资源 减少,企业的规模缩小。产权式企业边界由于明晰产权,因而企业边界清晰,它强调企 业对资源的控制权。产权式企业边界的特征是,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和运营管理集 中于同一实体内,实行纵向一体化权威式管理,企业边界明确,企业的价值链通常是很 完整的,从初始环节到最终环节,企业主要在边界以内创造价值。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需要理顺内部价值链,以降低各个环节成本。从竞争角度看,它更强调竞争,弱化合作 的力量。 企业以产权交易和股权控制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引起产权式企业边界扩大的原因是: 1.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同一产权内更容易达到。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概念界定 来看,均指单一经营单位内实现的经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认为规模经济和范 围经济是与在这些单位内部更加有效率的使用设施和技能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1]强 调“在单位内部更加有效率的使用”,旨在说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产权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明晰的产权有利于实现纵向一体化的权威式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只要企业的规模没有超出企业家能力边界,扩大的企业集团可以 实行多元化经营,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企业就会继续扩大。[2] 2.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定义为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 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将企业的资源置于同一产权之下或者控制被收购企业的 股权,能够防止技术和商业机密外漏,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防止竞争对 手的模仿。如Intel公司的核心战略是利用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和设计来构建市场统治地 位,为了保持核心能力,防止商业机密外泄。Intel公司主要利用股权或所有权关系, 形成技术推动型内部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和治理机制。[3] 3.企业知识难于交易性决定。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难于交易性,决定组织是有 效利用不可言传的知识的方式。迪屈奇认为知识只能为共同经历者分享,且通常必须通 过面对面的方式传授,如“干中学”。在水平型的跨国公司中,由于母公司参与,或子 公司之间由于母公司资本纽带形成的自组织协调,原有技术和经营知识得以在子公司之 间有效传播。[2]也就是说,在纵向一体化管理下,企业的核心技术、经营管理知识、 文化等更容易被复制和移植。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原因,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和股权控制的方式扩大企业的规模。但与 此同时,也有的企业开始缩小规模。例如,由著名的通用公司(GE)开始分拆非核心业务 ,到国有企业推进的主辅分离改革,分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调整的一种选择。 管理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当管理者控制的资产规模和差异性增加到 一定程度时,管理团队会达到一个报酬递减的临界点。[4]也就是说,公司规模庞大到 高层管理者无法注意到每个不同业务类型子公司所面临的独特问题和机会。同时,过度 多元化会分散一个公司的资源,企业内部层级结构复杂导致信息传递失真,造成决策失 误,最终导致规模不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由此,分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将部分 资产或相关业务分离出企业的行为,包括资产剥离(sell-offs)、股权切离(equity carve-outs)和分立(split-offs)。企业分拆行为是为了在外部市场上寻求企业的“外 部化来解决组织失效问题”。 二、虚拟式企业边界 虚拟企业的出现——一种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为前提,各种核 心竞争能力的动态联盟。不以组建实体企业为最终目的,依据顾客需求而建立和解散。 扩展企业的出现——整条或者部分供应链,信息技术连接的同步化运作的企业集合体, 将企业间的竞争演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甚至出现了一种极端的外包现象“两头在内, 中间在外”——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在内,而生产外包,形成空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