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中报披露的时间选择

——管理层的组合动机和信息操作行为

作 者:

作者简介: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唐跃军(1978-),男,湖南武冈人,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商业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和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 差异与中报披露时间选择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中报 披露和预约披露中可能存在信息操作,同时由于管理层的组合动机和信息操作行为,扭 曲了年报和中报的披露时间安排。本文证实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对中报披露的 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F830.91;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5)0 5-0027-07

      一、引言

      为了增强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披露的均衡性和披露时间安排的透明度,防止利用定 期财务报告信息操纵股价,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从2002年开始,首先对前 一年度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实行预约制度,将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公布于众。 接下来又相继对包括一季度季报、中报(半年报)、以及包括中报在内的中期财务报告实 施预约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是在各上市公司提出申请的基 础上形成的。上市公司原则上应按照这份时间表进行定期财务报告的披露,但是仍可以 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具体的披露日期以披露时间为准。

      目前,在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披露的反映企业更短期间 经营业绩的包括一季度季报、中报(半年报)、中报在内的中期财务报告正越来越受到市 场、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基于这一点,同时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及时 性备受关注,本文将主要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提出六个 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2003-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中报和2002-2003年年报 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企业业绩差异与中报披露时间选择之间的关系 。在此,我们以中报披露迟滞来考察中报披露的时间选择,而中报披露迟滞则分别用如 下三个指标衡量:本年中报披露时间和上年中报披露时间之差(IML);本年中报披露时 间和本年中报报预约披露时间之差(IMP);本年中报预约披露时间和上年中报披露时间 之差(PML)。

      二、相关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些基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股市的研究认为审计意见和未预期盈利(Unexpected

      Earnings)都对年度收益报告的披露时间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发现和预期的相比较, 经理们总是倾向于早些公布好消息,迟些披露坏消息。这一时间规律是信息披露中最为 一致的决定因素之一。Begley and Fischer(1998)重新验证了先前的研究发现在法律环 境发生显著变化的1983-1992年期间是否依然成立,结论是相当一致和肯定的。

      Haw et al.(2000)在研究中国股市后指出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 在4月的最后一周披露年报,特别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Chen et al.(2001)研 究中国股市也发现,审计迟滞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频率正相关,这表明审计双方 的谈判协商久拖不决是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可能性增加的信号。Haw et al.(2003)另 一个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而且还发现审计意见和未预期盈利之 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未预期盈利为正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 明显晚于未预期盈利为负而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李维安、唐跃军、左晶晶(200 5)的研究发现未预期盈利为正、本年度和上一年度未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及企业业 绩好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越及时。不过,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卷入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作 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不能很可靠的认为未预期盈利越高、企业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年 报迟滞时间越短。此外,唐跃军(2005)还发现上年度及本年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由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每股经营现金流为负(处于财务困境中)、上年度和本年 度审计迟滞时间长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Chi-Wen et al.(2004)还深入研究了证券市场对信息披露时间选择的反应的性质和程 度,发现市场对提早的信息披露存在积极反应,而对迟滞的信息披露存在消极反应。他 们认为基于公司业绩的差异,上市公司会采取相机信息披露策略,寻求最佳的披露时间 。Trueman(1990)和Bowen et al.(1992)发现信息披露的时间选择和可控制盈利显著相 关。Trueman(1990)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对盈余披露质量进行权衡,进行盈余管理 来影响市场的反应。他认为迟滞披露的公司与提早披露的公司相比更有可能夸大盈余管 理行为,因此信息质量更低。Bowen et al.(1992)则认为管理层通过信息披露的时间选 择来影响投资的判断,指出迟滞披露可能会改变市场反应的性质,提早披露信息则可以 避免投资者被其它信息误导。Shaw(2003)进一步考察了信息披露质量和盈余管理之间的 关系,考虑到公司的盈余质量是衡量信息披露内容真实性的重要因素,因此Shaw和

      Chi-Wen et al.(2004)一样,都利用可控制盈利的估计值来衡量信息披露质量的真实性 ,可控制盈利的绝对值越大,信息披露质量的真实性越低(Shaw,2003)。Shaw(2003)还 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对可控性盈余项目的管理来影响市场的反映性质。Rogers(200 4)则认为管理层利用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来影响信息在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从而有利于 其进行盈余管理。

      应当指出,国内外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年报披露时间及其相关方面 ,对上市公司中报的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我们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六个 研究假设:

      假设1:同等条件下,上年年报和中报均为“好消息”(注:本文的所谓“好消息”指 的是上年年报和中报每股收益大于0,相应的,上年年报和中报每股收益小于或等于0被 定义为“坏消息”。)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迟滞时间短。

      如果上年度和本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都比较好,管理层可能选择在较早的时间披露和 预约披露中报,同时,管理层可能更乐于遵守中报预约披露的承诺,也更有可能选择在 与上年度差不多的时间披露本年中报。

      假设2:同等条件下,上年年报为“好消息”而中报为“坏消息”的上市公司中报披露 迟滞时间久。

      如果上年度的经营业绩好而本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差,管理层一方面可能选择在较晚 的时间披露中报;另一方面则有可能出于迷惑市场和投资者的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预约 在较早的时间披露中报,通过信息操作造成“好消息”的错觉。此时,管理层可能不会 遵守中报预约披露的承诺,也更有可能选择在和上年度相差较多的时间披露本年中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