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理论导向下的知识管理研究新进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系,上海 200433 余光胜(1966—),男,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企业理论,知识 管理。

原文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内容提要:

在给定知识属性的情况下,企业知识理论重新阐释了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如企业的 存在、企业的边界、企业内的协调、决策权的配置等。现在,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重心 发生转移。它需要进一步探讨企业知识活动的微观机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实践中的知 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62.3;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08(2005)03-0070-0 7

      知识经济时代,与企业知识相关的课题不仅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在产业界也 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知识理论的地位正是在探寻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过程中以及对主 流企业理论的反叛中逐步确立起来的。企业理论存在多种流派或观点,它们在竞争性地 对企业的基本行为特征进行解释和预期。作为企业理论的一个分支,企业知识理论领域 的研究者也尝试从企业知识的角度探讨企业理论的基本命题,对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 的纵向边界、企业异质性、企业的决策权配置、企业的产权结构等问题进行解答,在一 定程度上丰富了主流企业理论。随着企业知识理论发展的逐步成熟,关于企业知识问题 的研究中心转向了企业知识管理领域,研究者更为关注企业知识理论的管理学意义,探 讨企业知识活动的微观机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企业知识理论、企 业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进程,为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1 知识成为企业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对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理论分析发现,一方面,企业竞争优势不是由企业所处的市场 结构与市场机会等外在于企业的因素外生地决定,因为对于某一个行业而言,该行业所 有的企业其面临的市场结构、市场机会等在客观上都是同质的,在较为充分的市场竞争 条件下,市场机会不可能被某个企业长期独占;另一方面,企业竞争优势也不是由企业 所拥有的一般资源简单地内生,因为在竞争较充分的市场上,资源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 获得的。由此可见竞争优势同大多数企业都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资源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 系。进一步的理论探讨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决定的[1],即 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来源。 然而,究竟又是什么决定了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隐藏在能力 背后的又是什么?研究表明,隐藏在能力背后,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以及与知 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 续性以及学习能力。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是因为企业内在知识,尤其是一 些默会知识难于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而且还在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从一 定意义上讲,创新不过是企业现有知识存量的排列组合,知识的存量决定了企业的创新 能力。更进一步地说,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 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用发挥程度上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 。

      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资源为基础和90年代早期以能力为基础的企业观点以后, 通过逐层剥离笼罩在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外围因素,发现知识是一个最为核心的因素。 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知识,90年代中期以来,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the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即企业知识理论应运而生,并首先考察了企业 理论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2 企业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

      企业知识理论试图从知识的角度来重新阐释企业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或对主流企业理 论没有解释的问题给予说明[2,3]。企业知识理论从分析知识的性质出发,认为知识所 具有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知识的默会性,正是这一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在实践中以我们 难以察觉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知识的默会性相伴生的还有知识的分布性、转移性 、可占用性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知识分析的基础。在这里知识作为一种分析工具, 依据知识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对企业的特征和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期。它不仅有效地解释 了企业的存在、企业的边界等企业理论所关注的一般问题,而且还对企业的异质性、企 业的协调、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内决策权配置以及企业所有权等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 探讨,回答了一般企业理论所没有完全回答的问题。

      (1)企业的存在。企业知识理论将企业视为知识一体化的制度。在企业知识理论看来, 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又由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企 业作为一个“队生产”组织,要使其生产功能得以顺利完成,就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 知识的个别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从而需要一个能使更多个人集中使用其各自拥有专 业知识的环境和条件。这就是知识的交流、转移与共享等所需要的环境与条件。而默会 知识的交流、转移与共享等需要组织内频繁地接触。这经常是通过发展一种独特的语言 或表达方式进行的。组织的功能之一就是用共同表达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交流 、转移与共享更为经济。威廉姆森在分析市场失效时,其分析框架(即所谓的“威廉姆 森范式”)已经提出内部组织中存在着一种“准道德”的气氛,有助于减小交易成本。 但他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种“准道德”气氛实际上是默会知识的交流、转移与共享所需 要的环境与条件。企业知识理论的观点可以说是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延伸。

      (2)企业的纵向边界。如果企业的存在是为了一体化众多个人所拥有的专业化知识(因 为这种一体化不能通过市场来有效地完成),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纵向边界?企业知 识理论从知识利用的相对效率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知识的默会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市场难 以在可观察到的和可计算的边际概念的基础上评估知识的价值。因此,知识难以通过市 场交易而得以积聚,知识只有在企业内部积聚。这不但决定了企业的存在,而且决定了 企业的边界。在企业的垂直化边界方面,如果市场能够有效地转移产品而不能有效地转 移知识,那么若生产的B阶段需要使用A阶段的知识,则应使邻近的A和B阶段在同一企业 内实行垂直一体化。此外,如果生产的A阶段的产出能够在B阶段不必利用A阶段知识的 情况下得以进一步加工,那么A和B可以由市场联结的两个独立的企业所拥有。计算机主 机设计依赖于集成电路的知识,这意味着在60~70年代大多数计算机制造商进行了后向 一体化,进入了集成电路领域。在集成电路领域设计和制造之间的垂直一体化取决于设 计和制造阶段之间技术交流对话所被要求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