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玉利,杨俊,南开大学 国际商学院,天津 300071 张玉利(1965—),男,吉林吉安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成长。 杨俊(1980—),男,四川自贡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成长。

原文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深入分析了企业家精神教育兴起的背景、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主体与教学方法,认为以创业系列课程为载体的企业家精神教育体系实质是对传统工商管理教育理念的创新:由单纯培养职能型管理人才向培养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与理性承担风险能力等企业家特征的新型人力资本转变。这为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和参考。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04)04-0022-06

      迎接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理论界与实践界都在努力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正是为了顺应这一变化趋势的产物,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模式,并已成为传统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企业家精神教育兴起的背景

      1945年哈佛商学院首开企业家精神课程,但在随后的20多年中,企业家精神教育并没有流行起来,甚至在哈佛商学院也没有得到强化和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企业家精神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1970年,美国大约有25所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企业家精神方面的课程;1980年,这一数字增长到150家;1985年,在245家高等教育机构的253个学院开设了企业家精神课程。迄今为止,在美国的1600个学院和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相关课程,设立于100多个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1](P309-331)。据百森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企业家精神监测报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显示,2001年,美国超过1500所4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而且被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侧重于企业家精神方向研究的大学仍在持续增加[2](P17-18)。

      企业家精神教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发展大企业是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主流。进入7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以技术变革为契机,美国涌现了大量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中小企业,并造就了当今无数的卓越企业,如微软、戴尔,在随后的20年极大地推动美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GEM,2001)。更为重要的是,七八十年代的创业神话改变了美国以大企业为主流的游戏规则,创业机会大量涌现,盖茨、戴尔等创业家成为美国中青年的样板,掀起了美国的创业经济热潮,盖洛普公司(Gallup)和美国创业领导研究中心(CEL,the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1994年进行的一项关于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调查显示,近70%的高中学生打算在未来创办自己的公司[3]。创业实践的繁荣引发了对创业技能、理论的高度需求,理论界也开始重新关注小企业创业中所蕴涵的企业家精神,着重研究基于创业活动中的创新、冒险精神,逐步识别出创业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取得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企业家精神教育也随之在美国流行起来。

      企业家精神教育热潮兴起的原因并不单纯是创业和中小企业的繁荣,20世纪90年代后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繁荣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它在改变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法则: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由有形向无形转变,竞争优势的生成重点由效率、质量和价格向变革与创新的转变,竞争优势的生成途径由重组再造向打破市场均衡、改变竞争规则转变,并且大量创新性小企业蚕食现有大企业市场、改变产业竞争格局的事实反过来加剧了这一变化趋势;其次,动态复杂环境、竞争加剧是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典型特征,导致管理者面临的是与以往可预见复杂环境特征完全不同的新形势,这要求管理者用创新性眼光审视环境、用创造性方式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强调如何在动态复杂环境中识别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强调理性的冒险而不是如何规避风险。这些时代变迁向实践界提出的转变正与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创新与冒险精神)相契合。并且,顺应这一趋势,理论界也从基于商业领域内小企业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出发,不断丰富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公司型创业的公司企业家精神(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和基于社会非赢利组织创新的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分别关注大企业组织创新、新事业开拓途径和社会非赢利组织的创新问题,旨在建设企业家型企业和创立企业家型政府,甚至是企业家型社会。由此可见,这些事实在丰富企业家精神理论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兴起,表明了社会转型期理论界与实践界强调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共识。

      二、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目标

      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The Kauffman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Leadership)将企业家精神教育定义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被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感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企业家精神教育既要在机会识别、整合资源以应对风险、创建企业方面给学员以理念和决策逻辑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在新创建企业管理方面提供学员必要的技能知识,如商业计划的编写、资本开发、营销和现金流分析等。企业家精神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与管理过程的认知与了解,其次为增加学生对创业生涯的职业选择的了解(如表1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