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学习取向的初步研究

作者简介:
于海波,方俐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方俐洛,凌文辁,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广州 510405; 凌文辁,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广州 510632 于海波(1975-),男(汉族),山东潍坊安丘市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原文出处:
中国管理科学

内容提要:

组织学习取向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改善组织学习过程,从而提升组织学习能力。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企业有五个学习取向:知识来源、学习效果、学习幅度、学习投入、传播形式。我国企业在各个学习取向上都不太极端,都采取比较折衷的学习方式;但是也存在着比较偏重于内部开发知识、渐进式的学习取向、侧重群体学习的特点。我国企业学习风格可以称之为不断改良型和实践共同体型(community of practice:即非正式的、集体学习实践)。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发展加快,环境变化多端,个人与全球信息流动加速,知识更新、折旧很快,拥有某种知识的优势会迅速失去。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的社会。现在企业唯一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De Geus,1988[1];Senge,1990[2],有数据表明,从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前500强企业有1/3无影无踪;美国高新科技公司有5年以上的寿命的只有10%。而现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40%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工作;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其中80%在建设学习型组织。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企业如何在参与世界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通过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这是摆在国内企业面前最大的挑战。而组织学习的研究和倡导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综述各位学者组织学习定义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或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个体、小组、组织层和组织间进行的社会互动过程;它包括产生和获得新的知识和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整合和制度化四个心理和社会过程的循环上升过程;它可以改善组织的共同观念和行为,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任何组织都会有学习行为,因此需要某些内部条件和管理实践活动来促进组织中的学习,使组织学习得更快、更好。

      要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就要把握组织的学习现状,从而才会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而组织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学习取向,这些学习取向就是组织学习状况的最好描述。组织学习取向是指组织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它反映了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它可以反映组织学习的类型,也就是说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在组织学习的过程。

      国外对组织学习取向有了一些探讨。Appenl-baum等人(1997)[3]认为,组织学习有6个学习取向,它们是:知识来源(内部-外部)、产品-过程、保存方式(个体-公众)、传播模式(正式-非正式)、学习重点(渐进式-变革式,或修正学习-激进学习)、技能发展重点(个体-群体)。DiBella 等(1998)[4]提出,组织在学习过程中有7个学习取向,它们分别是:知识来源(内-外)、内容-过程、知识保存(个体-公众)、知识传播模式(正式-非正式)、学习幅度(渐进式-变革式)、价值链侧重点(设计制造-市场运输)、学习重点(个体-团体)。由上可以看出,二人对学习取向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以Huber(1991)[5]的组织学习三阶段过程模型为基础来研究组织学习取向,而且他们都把相应的组织学习取向归入到Huber的组织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获得-扩散-应用,其中学习重点(个体-群体)则居于组织学习的核心位置。他们也进行了一些实际咨询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

      而Yeung等(1999)[6]认为,组织学习有两个学习取向:学习来源(亲自经验和他人经验)、学习方向(开发新领域和利用既有机会),并且他们以这两个取向为基础把组织学习分为四个类型:实验学习(experimentation)、提升能力(competency acquisition)、标杆学习(benchmarking)、不断改良(continuous improvement)。Miller(1996)[7]认为组织学习有两个维度:自由主义-决定主义、理性-突现行为,并且他以这两个维度把组织学习分为六个类型;理性的学习类型按照自由程度的不断下降依次为:分析型、实验型、结构型,而突现的学习类型按照自由程度的下降依次为:综合型、互动型、制度化学习。Yeung等人的两个学习取向得到了他们的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支持;而Miller的理论则还没有实证研究来验证。

      为了给我国企业提升组织学习能力提供依据,为了把握我国企业组织学习的现状和学习类型,也为了弥补国内对组织学习取向研究的空白。我们进行了实证研究来探讨我国企业的组织学习取向。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和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9个学习取向,并直接采用访谈记录或借鉴以前的问卷条目,编写组织学习取向问卷项目。得到40个意义相对的项目,从而来测查这9个学习取向。

      在被试在每个取向的两极端之间的5个选项上选择一个最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选择,从“最符合左边”、“比较符合左边”,到“二者兼顾”,再到“比较符合右边”,最后到“最符合右边”,这样就可以看出被试所在企业在某一学习取向上的偏好。

      随机抽取北京地区的13家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500人,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268份。

      3 研究结果

      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中的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其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企业学习取向可以分为5个因素,他们分别是知识来源(内部-外部)、学习效果(认识-行为)、学习幅度(渐进式-变革式)、学习投入(个人-群体)、知识传播形式(正式-非正式);而且5个因素解释总变异量的52.63%。

      表1 企业学习取向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N=268,解释总变异量52.6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