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档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09(2002)01-0017-05 股份制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目前理论界已达成共识。问题在于国有股权如何转让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中的难题。对此,国外政府进行了多种尝试,其中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事例,我们在此择英选华,以资借鉴。 一、国外国有股权出售 (一)国有股权出售次序的选择 1.俄罗斯和乌克兰国有股权出售都经历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个阶段。俄罗斯小私有化的对象是职工人数不超过200人,固定资产100万卢布以下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小型建筑业及其它行业的小企业。乌克兰小私有化的对象是帐面资产不超过150万卢布的加工业、地方工业、建筑建材业、轻工和食品业、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小企业。两国都用3年时间完成了私有化第一阶段的改造。 大私有化是两国私有化进程中的第二阶段。两国都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实行股份化。然后使股份公司的股票进入资本市场,向社会出售,或以优惠价格向本企业职工出售,甚至把一部分企业或公司股份无偿分配给本国公民。 2.印度国有股权出售是两轮出售。第一轮国有股权出售是1991年12月。允许国有企业部出售最多占每个国营企业注册资本的20%股票。印度国有企业部选择了共250家国有企业中的31家,保留了一些高盈利的企业,但保证出售股票的国有企业经营良好。每股面值为10卢比,出售总额占31家企业注册资本的10%。由于这轮出售不允许股票上市,所以并未得到投资者的青睐,报价与原先的预期不符。第二轮出售是1992年2月。这次出售是把3.5亿卢比国有股权卖给共同基金,然后再由共同基金在交易所上市,卖给社会公众。这轮出售由于允许股票上市交易,深受投资者的欢迎,每股面值10卢比,市场售价为40卢比。 3.日本国有股权出售是改制后再出售。第一步,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通过企业重组,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即所谓的国有民营阶段。第二步,就是在条件成熟时,国家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即所谓的彻底民营阶段。 4.英国国有股权出售是先易后难出售。根据企业盈利状况,分阶段推进国有股权的改造。1979年—1988年,英国首先把那些盈利的、有战略意义的国有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如英国石油公司5%股票上市、 英国宇航公司51.6%股票上市、英国电信公司50.2%股票上市。对那些亏损企业,通过裁员等手段,改善其财务状况和提高其竞争能力,待盈利后再出售股权。 5.法国国有股权出售是循序渐进出售。法国先把国有股权出售或转让,吸收入股者参与管理,不过仍旧保证政府控股。在各种关系理顺以后,政府再把大部分或全部股权出售。 (二)国有股权出售范围的确定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私有化纲领规定,除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经济部门以及重要的战略部门外,其它部门都要实行私有化。不实行私有化的行业包括:国家政权机构和管理机构、军队、国民卫队、国家安全机关、边防部队、护法机关和海关等部门;黄金和外汇基金储备、国家物资储备、发行和储备物资系统;政府的专门机要通信设施;历史文物、地下和水利资源、以及原子能发电站等。实行私有化的企业和部门,主要是商业和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工业与轻工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与建材工业、住房与土地。 美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30 年代经济危机曾促使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迅速发展了包括竞争性行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目前美国对待国有企业的原则是:只要私有企业能干的事,政府决不插手,只有私人无法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才由政府去做。国有企业改造以后,主要分布在邮政、电力、环保、军工等行业。 (三)国有股权出售的对象 1.印度出售给国家控制的共同基金。印度政府在出售国营企业股票时,不是直接出售给私营企业或个人,而是出售给国家控制的共同基金。整个国有股出售过程中,一共有8个共同基金参加了股票的购买, 这8 个共同基金都是由印度国家所有的各家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设立的。印度国有股出售时,组成含有9个国有企业股票的825种股票组合,供共同基金选购。 2.日本、英国等国家优先将国有企业股票出售给社会大众。日本在出售国有股份时,政府特别强调的是面向广大的社会公众出售,而不是特定的少数个人或集团,其理由是国有股份是大众的、国民的财产。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日本政府极力主张将出售的原国有股份尽快到交易所挂牌上市。但同时也非常重视上市公司的质量,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允许上市。 英国在国有股权出售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鼓励普通居民尤其是本企业职工购买股票。比如简化股票的购买手续、允许分期付款;对于本企业的雇员,以优惠价格出售,并用无偿赠送少量股票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吸收广大国民参与,从而既增加购买国有股资金来源,又保证国有股出售时的公平性。在1984年以前,国民对国有股出售普遍冷淡,到1984年英国电信公司上市时,公众热情突然高涨,公司25万雇员中有96%的人购买了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