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整合中的策略选择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会晏(1954年~ ),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主要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吉林省统计局 吉林 长春 130051

原文出处:
《当代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当今世界虽然依然是由若干个自封闭的经济体组合而成的,国际贸易以外的经济活动,在每个国家大都受到严密的保护。但是,在发达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这种保护的低效率是显而易见的。迈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将市场连成一体,封闭和垄断已被打破,竞争又加强了经济的传导力,无论金融市场还是实际经济都在迅速变化,全球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整合期。新的经济结构将对未来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必须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迅速地抓住全球市场整合的大好时机,参与到全球市场整合之中,创造优势,攫取先机。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1)06-46-04

      一、政府的保护有好处吗?

      当今世界仍是由若干个自封闭的经济体组合而成的。在每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又各有其生产、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系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跨地区性的生产或技术转移,基本上都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每个国家除了国际贸易以外的经济活动,大都受到严密的政府保护。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资本控制、市场限制、劳工限制,以及文化、语言、习惯等无形的壁垒,使国内企业得以偏安一隅。大部分的政府不仅完全控制着本国经济的命脉,而且还可以限制外来产品进入,并且可以在货币兑换和外国人购买本地企业上设定种种限制,使得外国资本难以自由地跨越国界。

      当然,政府对本国金融系统的控制也非常严密。通过严密的金融法律规章,政府不仅可以影响资本的分配,并可以自行决定利率的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印钞票、加减税、价格控制、利率干涉、福利政策的实施和直接补贴等方式控制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各种控制,不仅阻止了资本的流动,而且也截断了外国有效生产方式进入个别经济体的通道。外国的有效生产方式,有80%是不参与国际贸易的。在各个封闭的国家经济体中,本地企业与国民在政府多年的保护政策下,原本过着安全、稳定的生活,生活方式、部分行业、部分行事方法、一些工作机会都受到保护,即使这种保护是以牺牲生产力与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关贸总协定签订以前的法国农业,便是最好的写照。法国的农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生产力较低,成本高,但是却长期受到政府保护,政府利用保护政策,得以维护社会凝聚力,并可解决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政府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保护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便是禁止外国农产品进入,因此法国人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购买农产品,因为国内农业并没有以最适当的方式从事生产。

      日本在工业政策上与法国农业几乎如出一辙。日本政府以繁复、严苛的法规限制,为许多国内企业建造了最不需要竞争的环境,而这种非竞争的环境,反过来又为日本建造了许多呆滞的生产部门。日本服务业的生产力比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水平都低。只有部分外销产业,如汽车、钢铁,日本的竞争力在其他国家之上。由于这些产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占日本总体劳动力的比率非常小,大多数工人所从事的,均为对劳动力要求低、没有竞争力的工作,如日本的食品加工业的生产力,只有美国的33%。就因为如此,日本的生活花费在全世界中数一数二,但消费者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却低得可怜。

      就长期而言,这种政府保护措施,不但降低了社会生活水平,削减了人民的购买力,而且减少了就业机会。解除这个保护屏,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因为生产力增加以后同样的工作不必由很多人同时来做,而使产品成本降低、价格降低,增加国内的竞争力,使得产品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都更吸引消费者,因而创造了社会的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这种情况日本人的教训是深刻的。

      最令中国人深思的是,前些年,我国对计算机行业的保护可算是有各种各样的措施,但外国的先进技术进不来,我们自己的产业也发展不起来。近几年国家放弃了保护,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计算机企业,在外国竞争者面前勇于进取,抢在外国企业之前解决新的科技难题。软件开发方面,我国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核心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己特点的软件系统,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的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二、整合让市场连成一体

      解放全球资本,将快速而全面地改变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传统。在现有的规则下,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非当地生产者会在微观经济层面上找到去各个国家扩张生产的路径。这些握有高技术的生产者,以与当地人合资、联盟等方式将资本注入新的市场,不必借用国际贸易的“窗口”便可以通过全球资本革命带来的新渠道,使全球经济连成一体。只要国际资金流得到的地方,这种联系自然就会出现,逐渐地,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被连成一个大网络。

      我们看到,市场参与者各出花招,想尽办法进入其他国家的经济体之中,因而给这些经济体带来了莫大的压力。掌握高技术的市场参与者为了获取利益,无不利用高度的智慧、创意,并借助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总能在现有制度中得到一些机会,打破政府刻意建筑起来的壁垒。8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便是最好的写照。美国以配额、关税等方式限制日本产品直接进入美国,日本便开始在美国投资,建立工厂,以技术转移的方式继续攻占美国市场。同样地,印度也曾经以繁复的法规阻止外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但是,外国企业并没有在这些法规面前退缩,他们很快找到当地合伙人充当门面,在背后大搞资金、技术转移的花样,使外国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印度,并充斥于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所有领域。当地企业看到国外有如此好的生产和服务的方法时,总会设法将这些“程序”引进国内,增加自己在国内与其他海外品牌较量的竞争力。

      消费者在打破政府限制规则上扮演着重要角色。80年代初,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都严格管制奢侈品进口,但是当时很多富有的南美人,每年至少一次定期飞到美国迈阿密疯狂采购,并设法从各种合法的或非法的渠道带回到自己的国家。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些南美人就是在进口最适当的生产方式,并诱使当地厂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再如,欧洲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德国等,不但所得税高,而且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严格,以至于许多有钱人直接将资本投资于金融管制松散的地方,这样既可以逃税,又可以做回报比较高的投资。政府保护市场的本意往往成为限制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阻碍,对市场造成的往往是负面而非正面的效果。在全球资本家的活动下,这些法律规章与进入樊篱终于在竞争下被一举推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