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经营反思对比

作 者:
何森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中小企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外企业经营反思案例简评

      安迪·格鲁夫 职务:英特尔公司董事局主席

      反思:我最大的错误当然是在1994年对一批有问题芯片的处理上。在一次发货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批芯片中有一个小小的技术上的失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引起电脑出现故障,但这时已经有几百万个芯片发送了出去,我认为绝大多数用户都不会因为这个小瑕疵而受到影响,因而,尽管有人提出异议,我们还是决定不予更换,我扮演了一个发号施令的顽固分子的角色。最后的结果是公司同意用4.75亿美元把这批芯片换掉,我认识到和自己产品的消费者对着干是愚蠢的,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评论:看了这种反思,第一感觉就是似曾相识,早在二十年前,海尔的张瑞敏已经砸过冰箱了,其它的类似的报道已经不可胜数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已成为垃圾广告的标语“顾客就是上帝”。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有关管理方面的讨论已经汗牛充栋了。让我们看中国企业经营者的反思,孙寅贵认为:“幻想用人情代替制度,所幸的是尚未形成家族企业,不幸的是亲戚过多参与产品销售,依仗特权污染企业风气;销售管理无制度,销售部门一方面创造市场奇迹,另一方面也迅速走向腐败,灰色收入、黑色收入半公开化,造成企业动脉“大出血”。《巨人报》在内部发表社论,内部违纪违规触目惊心,几十万上百万资产“在阳光看不到的地方流失”;沈阳飞龙姜伟视察属下的22家子公司,1994年广告预算1.2亿,实际上发生1.7亿。哈尔滨的七名客户承认有400万欠款,但分公司账目上只有几十万。三株集团1995年3亿广告费中,有一亿属于完全无效。这些反思尽管触目惊心,但是和企业经营战略相比并不是实质性的问题。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摸索发展过程中必将经历的阶段。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会随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日趋成熟,逐步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企业是否遭受了损失,而是这个问题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有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什么时候,中国企业经营者既不悲愤也不痛心,能非常平淡的反思自己的经营失误,应该是进入了真正臻化境界。

      曼纽尔·费南德茨 职务:加得纳集团主席兼执行总裁

      反思:1982年我们GAVILAN电脑公司,研制了第一台以电池为动力的笔记本电脑。几年以后,笔记本电脑时代来了,我们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并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为GAVILAN筹集到300万美金,并且还有机会增加到600万美金,但我与合伙人总想自己控股,于是仅筹集到300万美金。我们显然没有预见到为新品打开市场需要多少资金,事情正好出现了差错,为我们的笔记本电脑生产驱动器的生产厂家停止生产了,而且这是唯一一家具有这种生产设备的厂家。我们只能停止生产,再去找另外的生产厂家,然后再花几个月重新设计一种它能够生产的驱动器,这时候,我们的钱已经花光了,1983年4月,公司终于因为资金问题濒临倒闭了。

      评论: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创业者不懂财务管理或者项目预算而导致的失误,中国企业经营者对这个问题经常有深刻的反思。孙寅贵的十大反思中“缺乏财务意识,认为只要会计会做帐,与税务人员关系好便平安无事,结果问题越积越多,最终难逃惩罚”,反思者还进一步解释自己的思想渊源“我这个人的思路与一般人不一样,在企业管理方面自有一套逻辑,最不重视的是财务部门,我认为财务部门仅凭写写算算是算不出利润的,只要把钱看紧,不被外人拿走就行”。平心而论,中国企业经营者不懂财务给自己的经营决策造成一定的困难具有普遍性,但若说因为经营者不懂财务给企业造成损失,显然有些言过其实,马胜利就没有这种反思,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企业经营者都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为什么他们就没有这样的反思呢?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企业经营者是否懂财务,而在于企业经营的体制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东山再起的企业也会重蹈覆辙。

      中外企业经营反思对比分析

      1.反思心态:百龙矿泉壶总载孙寅贵在《总裁的检讨——痛定思痛》自序中认为“在外人眼中,我大抵算得上个优秀的老板,在我眼里我并不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因而自认为没有资格写自传,我只是一名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失败的商人,因而,有资格写一部痛定思痛的反面教材,在警示自己的同时,也昭示别人”。中国有一句话叫“败将不言勇”,孙总裁这种比较谦虚的心态也大抵能代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经营者反思的心态。

      2.从反思的内容来讲,目前,绝大多数反思者认为,和外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战略决策方面的问题,马胜利的所谓“没有看到承包也有缺陷,把承包看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缺乏创新,总相信过去的经验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保守思想严重等想法”,乔嬴的“成长策略失误,把小企业当作大企业来运做,全线出击,撒大网捞小鱼,徒劳无功,致使企业运做困难,过分夸大品牌作用,认为只要品牌好,就能赚钱,导致企业犯了品牌‘速成论’和‘万能论’,没有建立合理的结构,就盲目发展,致使企业受损”;孙寅贵的“视矿泉壶为企业创业之本,忽视了本应成为企业立业之本的‘水’,以及盲目进行产品多元化开发,功能性第一,科学性第二,创新反被创新误,盲目投资赌红了眼,恶性竞争杀红了眼”,等似乎都是企业战略问题,但是,从每个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来看,中国企业经营者并不缺乏战略眼光,马胜利准备成立全国性的承包中心,准备派遣中心内的企业家,去全国承包经营不好的企业;巨人集团当时准备盖“亚洲第一大楼”,想必也有一番宏伟的战略策划,孙寅贵也认为“百龙不缺长远之计,缺的是实践时为长远着想,说一套做一套,归根结底还是鼠目寸光”,我觉得孙总裁的话说对了一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战略计划,而在于企业经营者面对滚滚财源有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顾低头数钱而忘记抬头看路,这是其一。其二,从反思者的战略思想看,你不能说给乔嬴出谋划策的那位经济学家是错的,也不能说巨人集团盖亚洲第一大厦的想法是错误的,每一种策划或者思想都有独特条件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问题在于这众多的理论或思想经过什么样的决策过程,才真正符合企业的具体状况,这就是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像孙总裁说的那样“说一套做一套,实践时不为长远着想”,不管什么样的战略计划,都是一纸空文;像史玉柱说的那样“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说了算”,不管什么样的人才,都制订不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所以,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经营者本人的心态和企业的经营体制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