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竞争能力。发展到现在,对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研究的重点问题。而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 based Theory)则是继贝恩、熊彼特、芝加哥学派等的分析方法之后,在该领域内出现的最新的理论分析方法,是用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工具,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不仅如此,该方法还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管理者的行为方式等企业理论的基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资源基础理论的特征和理论创新;第二部分是资源基础理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阐述资源基础分析方法对现代企业理论的拓展。 一 资源基础分析方法的特征和创新性 在产业组织理论和一些相关理论中,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要获得超额回报就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 )企业的产品必须是独特的,即与其替代品相比,该产品必须能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不同的、有吸引力的性能价格比;(2)在产品相同的情况下, 该企业必须能以低于其竞争者的成本来生产该产品。上述两个条件又可以转化为这样一个条件,即企业的投入具有独特性。因为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完全依赖于投入和投入的组合方式,这就是资源基础的观点。 资源基础分析方法的核心特征是它对企业的定义。传统的主流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视为是一组投入的结合体;而资源基础分析方法则把企业视为是投入的寻求者,这些投入被用于生产和配置,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难以被其它企业所模仿。与主流的理论相比,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把企业视为将投入形成产出的投入结合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新古典的理论中资源是自由流动的,并且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相对确切的技术关系;而资源基础方法认为,企业的超额回报来自于那些不可被其它企业所模仿的企业资源,而不是象新古典的经济学家们所认为的那样,是来自于垄断或是来自于企业间的共谋所造成的产出的人为限制。 在企业战略的研究方法方面,有五个与产业组织相关的学术流派的思想先后起过重要影响。这五个流派的思想分别是新古典的完全竞争模型、贝恩的SCP理论(注:SCP模型即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它研究企业的市场业绩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突出贡献是由乔·S ·贝恩作出的。有关该模型的详细情况参见《现代产业组织》第477页。 )、熊彼特的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企业战略理论和以科斯与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尽管资源基础分析方法与已有的分析方法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但资源基础方法却是在这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资源基础方法与它们作一比较,就能够清楚的看出资源基础方法的特点。这种比较的着眼点在于把企业的最终目的看成是超额利润的追求者,在企业如何达到这一最终目的的方式上,各流派的观点是不同的。下面是这五个流派的主要思想及特征的概括。 新古典的完全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把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制造某种最终产品,因此企业是团队生产的完美体现。在新古典的完全竞争模型中,企业把两种投入即劳动力和资本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该模型的特征是:(1)用于制造某产品所需的投入组合是预知的, 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描绘成一条成本曲线;(2 )每种投入的边际贡献的大小很容易计算出来;(3)各方都拥有完备的信息;(4)资源完全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具有可分性。由以上特征可知,新古典的完全竞争模型中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因为任何企业都可以同等地得到生产技术和各种资源。这样,追求超额回报的企业最终必定会形成一种利润均为零的市场均衡,即在长期内任何企业都不会存在超额利润。 与新古典的模型不同,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是为了通过垄断或共谋方式实现产出约束,从而人为地使市场价格上升,企业从中获得超额利润。SCP假说基本概括了贝恩的思想, 它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该假说认为,产业结构(注:包括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数量、产品差别程度、进入障碍、资本有机构成的程度以及垂直一体化的程度等等。)决定企业的行为(例如产品定价策略、广告活动等),企业行为反过来又决定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利润率等效益指标的高低。在SCP模型中, 企业规模的大小或产业集中度的高低对绩效的影响是重要的。贝恩关注企业规模对企业收入的影响,理由是大企业控制着较大比例的工业产出,因此最有机会和动机进行垄断或共谋。在贝恩的分析中,还涉及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企业间的异质性(interfirm heterogeneity), 由此可以推出长期内企业也有可能会获得超额回报。这一概念是新古典的完全竞争理论所没有的。但是贝恩对异质性的分析只局限在企业规模方面,即企业间的差异性仅仅在于企业规模的不同。后文我们将看到,资源基础方法对异质性的全面分析大大超过了贝恩的分析。 熊彼特的理论带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他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是通过创新或采用新方法,使其竞争对手的地位处于劣势,从而抓住竞争机会。他认为这种方式的竞争远比在现有产品上的价格竞争要有效的多。并且,他还把不断寻求创新的企业的规模与垄断力量的强弱联系起来。在这二者的关系上,他推翻了垄断损害社会福利的观点。他指出,在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活动上的投资本质上有很大的风险性,而垄断能够使这种投资不会因为高风险而延迟或停止。因为垄断条件下,已有的市场权力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创新活动的融资支持,同时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市场权利又为这种创新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