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资产寻求社会资本

——南京企改创出"442"模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企业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记者西林北京报道】国有企业如何实现体制创新,如何将优质资产与社会资本相融合?南京市以"442"模式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442"模式的核心是从产权制度创新入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操作,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投资决策、风险承担、利润分配的主体。具体运作方式: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市场前景看好、附加值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从母体企业中独立出来,按母体企业出资40%、经营者和技术骨干出资不少于40%、市财政出资不多于20%(委托国有控股公司或母体企业持股)组建“项目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这种股权比例简称为"442"。

      "442"模式的特点:一是其产品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市场前景看好,这是是否得到批准成立公司、财政是否投资的根本条件;二是投资各方必须以现金或新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作价投入,不得以厂房、设备作价投入;三是公司所需的厂房、设备采取向母体企业租赁的办法;四是此类公司要按《公司法》规范运作,具有全新的机制。1999年,南京市共批准成立了19家"442"模式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4961万元。其中经营者、技术骨干个人出资2049万元,占总股本的41.3%;母体企业投资1862万元,占37.53%;财政出资1050万元,占21.17%。

      全市第一个成立的"442"模式的公司,是在特困企业南京机床厂工具车间基础上组建的“南京赛尔特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去年开发了4个新产品,其中空调用渐开线部件,是外商在国内找了几家大型企业均未开发成功后,冒着风险承担下来的,仅一套软件,外商认为可值1000万元;江南新兴仪器有限公司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000年已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全新的技术创新机制,使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首批试点的8家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997万元,利润350万元,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7600万元,利润1500万元。南京金三力聚氨脂有限责任公司,有员工100多人,运行3个月即实现销售收入708万元、利润108万元,相当于母体企业700人的销售额。

      "442"模式从产权制度创新入手,通过资产纽带,实现“官、产、学、研、金”的紧密结合,企业既集中了国有企业的人才、技术、品牌和社会信誉的优势,又具备个体、私营企业与投资者利益结合紧密,决策快,经营灵活的特点,为技术骨干创业和实现价值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也给母体公司以优厚的回报,体现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为国有企业将优质资产与社会资本融合,实现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提供了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