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的成长与创新环境的培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旭东(1954-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企业制度和企业战略研究。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创新不足是中国小企业难以应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和经济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的症结所在。除了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外,制度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变革也是有效降低中国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增强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的必要前提,应该成为政府小企业政策的重点。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0)05-00120-0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企业(注: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行业中的小企业,在劳动力人数、资本额和销售额上,都可以有相当大的差别。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划分小企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雇佣人数依然是划分企业规模的最常用的标准。本文中的小企业主要指制造业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经历过几个大的发展高潮。尤其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的发展更是迅速。到1996年底,工业企业中的小企业数已达796万多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9.7%[1];90年代以来76.7%的工业新增产值、7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约60%的出口,是由小企业创造的[2]。小企业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扩大社会就业的基本途径、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财源,而且是推进经济市场化的生力军、培育大批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提升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国际化,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就整体而言,我国的小企业却显示出很大的不适应,20年发展中所累积的问题,也凸现了出来。尽管小企业本身、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已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这一点;从财政税收上、银行贷款上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开始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但是笔者认为,仅有这些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有效地促进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客观剖析、完整把握小企业的问题及其成因,需要从全社会范围内为全体小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企业的成长与问题

      中国小企业的产生有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自发的过程与自觉的过程。作为一种自觉的过程,小企业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为完成特定政策目标建立起来的。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为给156 项大型工程项目配套,建立了一批小企业;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地方经济体系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兴建了一批地方小企业。作为一种自发的过程,小企业则是由民间创业者在市场的主导下,个人单独或集体合伙建立起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后的商品短缺、70年代的商品短缺和80年代商品需求的急速增长,都导致了民间小企业兴建的高潮。到1998年底, 小企业中国有小企业的比重降到1.4%,个体、私营的小企业和集体小企业的比重达97.8%[2]。 鉴于这一事实,本文对小企业的分析集中于非国有的,尤其是个体、私营的小企业。

      近年来的研究指出,中国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在经营目标上,追求短期利润,追求快速成长,受机会驱动。第二,在经营资源上,缺乏资金、缺乏知识、缺乏人才,创新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第三,在内部管理上,缺乏正式的组织结构和约束机制,缺乏管理和决策的规章制度,“人治”企业。第四,在市场运营上,产品老化、质量差、档次低的情况严重;销售市场不稳定,缺乏长期的业务合作伙伴。据对中国小企业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浙江省1161家乡及乡以上小企业的一项专项调查,到1996年,小企业中5年以上产品占65.03%,中低档产品占74.07%,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占82.43%, 技术人员比例为6.12%,仅有14%的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了配套协作关系, 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危机感的小企业占27.30%。[3]

      上述问题普遍存在的根源何在?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给出的解释是:小企业的问题与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有关。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把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两大阶段:成长阶段和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主要包括了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和盛年期。企业诞生标志着婴儿期的开始。随着现金收入和经营活动达到了某种稳定的程度、企业日渐繁荣时,便进入学步期,此时企业的成长速度加快。在青春期,经营活动由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企业由直觉型的感性管理转变为职业化的管理,企业脱离创业者的影响而再生。到了盛年期,企业管理和领导职能都实现了制度化。爱迪思在对企业进行调研和咨询中发现,处在成长阶段不同时期的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婴儿期企业的资本不足和融资困难,学步期企业追求成长速度、机会驱动、易于卷入相干的和不相干的经营活动,而婴儿期和学步期的企业又都普遍有追求短期利润、产品质量差、依靠家庭支持、缺乏规章制度、缺乏人才等问题。上面列举的中国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中的大多数,就其症状而言,正是前青春期成长阶段的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小企业的问题与它们的内在机制有关。由于经营艰辛、融资困难、风险大,大多数非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小企业在创业阶段不得不依靠家庭或家族的力量,依靠以血缘关系或朋友关系维系的合作与信任。这种初始的制度安排确实成为小企业日后许多问题的来源。

      然而,无论是小企业成长阶段的各种问题,还是小企业的初始制度安排(它实际上也属前青春期成长阶段的问题),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中国小企业问题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中国小企业创新明显不足,过早倒闭和无创新发展的情况严重。在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以来50%的企业技术创新来自较小的企业;[4]在德国,1995年67%的专利技术由中小企业申请[5]。而中国技术创新的主力一直是大中型企业。对中国福建、甘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就显示:两省大中型企业中,开展技术创新和实现的技术创新都远远高于小型企业[6]。由于创新活跃, 美国小企业的亏损停业率只有18%,超过50%的小企业的寿命为8年或8年以上[7]; 中国小企业早期夭折的比重却较高,平均寿命只有2.9年[8],这意味着许多小企业尚未进入青春期,因此婴儿期和学步期的问题成堆就不足为怪了。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小企业的成长是通过自主的不断创新实现的;而在中国,相当数量的成功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的特殊帮助和优惠政策扶持有关。由于企业缺乏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内部并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体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短期导向、机会驱动、效率低下、人才缺乏等婴儿期、学步期的典型问题依然严重存在。因此笔者认为,创新不足是中国小企业的突出弱点,是上述问题普遍存在的症结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