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红 云南财贸学院 昆明 650221 徐融 云南财贸学院 昆明 650221

原文出处:
财经科学

内容提要:

国企改革是我国当前的头等大事,要搞活国有企业,除了需要给予其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国企本身内部也需要加强进行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应是管理工作的重心,因为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为此,我们必须要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科学计量人力资源价值,改变原来的分配模式,建立人才流动的良性机制。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 (2000)03-0112-03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能健康地发展,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宽松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外,还需要具有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而搞好内部管理重点应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上,特别是对高级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这是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重树现代人力资源观

      虽然许多国有企业都有人才培养计划,但可以说他们中的多数企业都只是把计划写给上级检查部门看,实际上总是以经费不足、人手不够为由将这个计划束之高阁。我们都知道固定资产有一种损耗叫无形损耗(又叫精神损耗),它是指固定资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价值会逐步下降。其实,我们的人力资产也是这么一个道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向纵深的不断推进,企业员工的素质需要不断的提高,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不是“一潭死水”,即使你刚开始工作时,具有很高的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如果在实践中不注意后期学习和知识的更新,几年以后,人才也将会出现无形损耗,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有才之人不愿意长期呆在一个没有珍惜和培养人才的意识、没有更新知识机会的浑浑噩噩的环境中的原因。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收益递减法则,即增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会逐渐减少,利润率会趋向下降。但这条法则不适用于知识要素,增加知识的投入,增加R&D的投入,其结果会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二)合理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土地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三个基本要素。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提出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第四种要素。近年来,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由此可见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人力资本,即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现的资本,而且主要是指人的知识和技能。要想留住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各类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实行“知本主义”和按知分配即以资本为载体,将知识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的不断升级,使知识的价值不断增值,并将知识转化成为资本作为利益分配的根本标准。因此,如何科学地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是关系到分配是否公平、公正的前提条件。美国的艾尼克、弗莱姆霍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报酬计价模式:

      

      E(RV)表示个人预期可实现的价值;P(R[,i])表示个人未来在岗位对组织可提供的人力资源价值;t表示一个人的预期服务年限;R[,i]表示适当的市场利率,i为组织机构内的岗位数,i=1,2,3……m(m为离职);很明显,E(RV)值越大,表明某个人的人力资源价值也越大。

      (三)根据企业员工价值的大小实行期股制和内部职工持股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者,他(她)们成为企业的员工,实际上是给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本,从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角度来看,物质资本的增值性要以人力资本的增值性为支撑,没有对人力资本的有效运作,不把劳动与资本有机地统一起来,物质资本是难以增值的。因此,物质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具有增值性。实际也证明了这点。在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要达到几个亿的资本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现代的经济巨子比尔·盖茨则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其资本额已高达510亿美元,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产值。因此,企业在进行价值分配时,一定要将过去那种单纯的按劳分配改变为“按知分配”,真正体现价值分配中的知识含量,我们认为期股制和内部职工持股制是两种较为科学的分配方法。期股制是在美国公司内部广泛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据美《财富》杂志对全美200家最大公司的调查显示:这些美国公司总裁的报酬基本上是由21%的工资、27%的奖金、10%的长期激励、36%的股票收入构成。这样,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与经营者签署一个契约,在达到相应的标准时,以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一价格,用优惠的办法赊帐、贴息给经营者一部分与奖励额等值的公司股权,这部分股权未经控股公司同意不能上市交易流通,但享有分红、配股权。若干年后分期分批兑现,股票升值可以收溢涨水,若股票贬值则收益缩水,即“套牢”经营者,目前我国上海工业系统中已广泛使用这种分配制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公司股权的分配不是完全按资本来进行。知识转化为资本,不仅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牵引机制和动力机制,而且也为公司的价值创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源泉,这种源泉不是外延扩大,而是内涵的累积。它表现为知识劳动——资本的联动或内在转接。这两种分配办法比我们现在企业实行的单一工资制要科学、合理得多,而且也符合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