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机制的建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虹,硕士,讲师,现在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工作。 汪贤裕,硕士,教授,现在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工作。

原文出处:
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几方面缺陷:一是管理组织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二是管理组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低下;三是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收益与风险分离。作者提出,应借鉴西方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基本思想,在我国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管理机制:(1)将企业中的各部门作为企业内部市场机制运行的主体;(2)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交易;(3 )在对企业内原有各部门职能进行分离和组合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市场管理基本模式。具体运作中需要更新管理思想、制订合理的内部市场运行机制、不混淆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我们不但面临大量外国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竞争,而且面临外国企业管理优势的压力。管理也是生产力,中国企业加强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从近年来国外企业兴起的“企业再造”工程看,企业内部市场化已成为当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将企业管理机制再造——实行企业内部市场管理,应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企业虽然在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组织、手段等方面在向市场经济靠近,企业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仍然存在问题,不能适应外部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组织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有不少的企业不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工艺、市场等情况,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前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形成的是金字塔式的高度集权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权、决策权全部紧握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上,其他的经济个体则完全处于被动服从命令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高层领导管理的幅度过宽,事无巨细都要领导说了算,导致一些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日常的事务处理上,无暇顾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

      2.管理组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低下。企业中直线指挥系统和职能参谋系统相互交叉,发生矛盾,信息传递不畅,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3.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收益与风险分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产品转移无论质量高或低,实际成本如何,只要企业还能生存,最终产品还有销路,内部各单位也就可以高枕无忧。在这种机制下,风险与收益并未合理分解给内部每一个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承担,导致产品成本高居不下,冗员多,工作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基本思想

      西方企业自60年代起,一些大型企业由于过分的集权式管理,企业内部对市场反映迟钝,机构臃肿,管理成本上升,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企业从90年代兴起“企业再造”工程,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以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作为企业内部市场的经营主体,建立起一种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一方面通过内部市场将外部市场的竞争机制传导到企业内部,一方面又可以使企业各部门和单位直接面向外部市场,从而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个员工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分担市场风险,形成一种新的合力,共同适应市场的变化。其本质就是通过企业管理机制的再造实现企业管理的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机制对于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实用性更强,它既可克服组织机构臃肿,层次过多,内部缺乏活力的弊病,又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三、我国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机制的建立

      1.内部市场机制运行的主体

      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的运行,首先要改革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的局限性在于:首先,信息需要一层一层反映上去、再一层一层布置下来,无法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及时准确的反映,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其次,由于生产活动的细分,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见树不见林”,无法了解他的工作效益具体为多少,对企业的贡献有多大。最后,把人分成上下级关系的官僚体制,束缚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间的管理关系,就是要改变等级森严的“集权式”自上而下的管理,使下属部门和单位改变只完成任务,不考虑效益的状况,成为具有较强独立性、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的内部企业或公司。这些内部企业就成为企业内部市场的主体,它们之间的往来不再是协作关系,不再是为完成上级的任务进行生产,而是企业内部市场的交易关系,其目的是该主体自身的直接效益。改革后的企业组织结构由于减少了管理层次,将趋于扁平化,由于减少了中间程序,降低了管理成本,其结果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内部市场使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再次延伸,企业内每个职员的作用也必须在内部市场的交易中得到体现。

      2.内部市场机制运行的客体

      企业内部市场机制运行的客体是指企业内部市场交易的对象。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交易的对象相似,从总体上看,它可以是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中间产品。企业内部不同阶段的生产主体将它的产品在内部市场上销售给其他阶段的生产主体。各个主体在内部市场上通过交易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交易价格应当是考虑市场价格的内部竞争价格。企业内部的非生产部门通过为生产部门提供服务获取收入,如果哪个部门的服务其他部门都不购买或入不敷出,这个部门将在内部市场的竞争中无法生存,这样,自然会形成一种竞争机的机制。

      3.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基本模式

      建立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模式首先要对企业内原有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分离和组合,形成内部市场的主体——内部企业。各内部企业或出售产品取得收入,或提供服务取得收入,补偿成本、费用后为内部企业的利润。各内部企业按它运营资产的一定比例上缴利润。不同的企业,根据其所处的行业、规模的不同,建立内部市场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这里,我们总结目前国内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如下的基本模式,供企业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