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来自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两百多名代表汇聚上海,对于举国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认真而又热烈地进行了现场交流和深入研讨。各地传出令人鼓舞的信息: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一段艰辛的试点“攻坚”,已经在一部分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为可喜的是,不少改革思路和试点经验正在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开始为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展示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去年11月全国召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各个层次的领导对于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日趋统一;各有关部委经过共同协商,对于推进各项社会配套改革作出了实质性的努力,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全国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扎扎实实地深入展开。 试点企业、试点城市方向明确,行动迅速 目前,百户“国家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企业,认识明确,行动迅速。绝大部分已经进入研究和制订“实施方案”的阶段,多数企业的实施方案已经反复论证,几易其稿。在这过程中,大部分试点企业能够按照“三改一加强”的思路,把制订企业组织管理、劳动人事制度等改革与研究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把建立新机制和增加投入结合起来,引入新的投资主体,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少企业在运行兼并破产机制,实施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组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以“增资、改造、分流、破产”为主要内容,发挥城市的综合优势与配套改革功能,在贯彻“三改一加强”兼并破产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据统计,目前18个城市进入破产的企业计159户,其中1994年破产终结的46户,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率达99.6%。1995年拟破产83户。实施兼并的企业至少超过一千户,其中上海市被兼并的企业达538户,盘活了49亿元闲置的资产,使26万职工得到安置。18个城市的技术改造步伐和资金投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市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制度创新,作为新三年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努力探索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上海特点、又有利于推广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走出一条搞活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的新路子,如今也已经取得整体突破的经验。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上海市要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示,上海市提出了三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的规划,今年上海有1/3的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明年将有2/3的企业开始启动。 “重点”、“难点”不断突破 如果把改革的试点企业和试点城市比作改革的“尖刀排”,那么,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战役中,已经有许多被称为“重点”“难点”的“堡垒”被一一攻克。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透析,目前全国企业改革已在这样一些方面获得了突破: ——在政企分开、政资分离方面取得可喜进展。现18个试点城市把政资分离作为政企分开的基础,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明确了国家作为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即国家所有者的权益。同时,企业拥有了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按照“当婆婆的不当老板,当老板的不当婆婆”的原则,上海正在重点探索各主管局机构改革后,政府和企业、政府和投资主体之间职能的重新划分和界定。 ——解决了部分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实现债务重组,降低了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各试点城市首先全面进行了清产核资。去年以来,全国17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淄博市已于1993年完成)在2.17万户国有企业中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占试点城市国有企业总数的85%。通过财产清查,基本摸清了企业的“家底”。17个市参加清产核资的国有企业,帐面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79%,已清出资产损失与资金挂帐合计845亿元,占总资产的11.6%,占所有者权益的56%。各试点城市不等不靠,在地方权限范围内核销了一部分资产损失,挤掉了“水分”,同时通过盈利企业上交的所得税返回和地方“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等多种途径,对优势企业补充了国家资本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运营的新体制,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的责任制。 在“东北现象”比较突出的长春市,国有企业长期受到过度负债的困扰,难以搞活。改革试点中,这个市采取分立新旧两本帐、引资嫁接、企业间债权变股权和卸包袱等5种方式,探索债务重组的途径,逐步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海市重点探索多渠道开辟筹集资金的路子,形成了“存量盘活换一块、社会资金吸一块、债权转股扩一块、兼并破产活一块、企业发展增一块、政府扶持补一块”的新思路。 唐山碱厂在债务重组中,按照国家、省、市分担的原则,拟将包括“拨改贷”在内的贷款本息余额9.35亿元转为国家资本金。其中,省和市的4.63亿元已明确了国有法人投资机构;涉及中央的2.45亿元,已提出“贷转投”的方案。试点方案经过论证实施“到位”以后,可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将由现在的91.5%降至51.2%。 ——落实、用好现有政策,加大了优势企业增资、改造的力度。在试点改革中,各试点城市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较好地落实了固定资产重估价值增提折旧、有条件企业加速折旧、长期借款利息、税后利润提足公积金等项措施,实现企业“自补为主”。青岛市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升值额为17亿元,按此计提折旧,每年企业可增提8826万元;他们认真实施“两则”,补充企业生产运营资金3.23亿元。淄博市、宝鸡市已分别增提折旧1亿元和3900万元。长春市要求盈利企业所得税后利润提取10%公益金后,其余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直至资本金占总资产比重达50%以上再分配税后利润,全年可补充6600万元。去年18个城市大都落实了盈利企业上缴15%所得税返还政策,为企业增资11亿元。其中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对优势企业采取100%返还政策,取得一定效果。在增资的同时,试点城市按照“择优扶强”、“同等优先”的原则,加快优势企业技术改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