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中型企业被誉为“国家队”,几十年来,支撑起共和国的经济大厦,为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历史性的丰功伟绩。今天,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其数量约占全部企业的1%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占60%以上。以钢铁行业为例,全国目前有各类钢铁企业1000多家,其中重点及骨干企业,即大中型钢铁企业只有近百家,但其钢产量及实现利税却占全行业的70~80%。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告别计划经济体制,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历史交接点上,许多大中型企业仍然举步艰难,困难重重。其原因概括的讲,一是体制问题。包括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统一,企业缺乏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二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大中型企业大部分建设于五六十年代,长期折旧率很低,补偿不够;三是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不仅技术改造资金杯水车薪,许多企业流动资金也捉襟见肘,对银行和信贷的依赖程度很大;四是企业包袱越来越重,生老病死、就业、上学等社会负担层层加码;五是发展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六是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自我良性循环。 使大中型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来自企业内外两个方面,那么,解决问题也只有靠社会和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党和政府正在通过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创造比较好的外部条件。但一种新体制的形成和有效运行,需要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外部条件的改善只能是逐步的、渐进的。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是否具有活力最终还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因为任何体制,企业都有一个适应的问题,适应得好还是不好,则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素质。任何环境下,都有一部分企业活力比较强,一部分企业较差或根本没有活力。所以在外部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研究一些困境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通过自己努力,走出困境,显得十分必要。 我们安阳钢铁公司始建于1958年,和那一时期上马的众多钢铁企业一样,设备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工艺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长期形不成综合生产能力。到改革之初的1979年,钢铁材产量分别只有37万吨、58万吨和26万吨。1980年,我们以承包经营为契机,认真分析国情、厂情,果断选择了一条不铺大摊子,少铺新摊子,以内涵为主,自我积累,填平补齐,自我改造的发展思路。十几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步走下来,企业实现了投入少,见效快,积聚资金后滚动发展,不断壮大的良性循环。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五”计划期间,提前实现了钢铁材“四五六”规模。“七·五”以增钢为中心,抓管理、上技术,提高企业内在素质,逐步配套平衡。1989年在地方企业钢产量率先突破100万吨。进入“八·五”,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深化这条发展思路,在高起点上提出优化整体结构、深层系统挖潜,一方面继续配套主体和辅助设施。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提高技术含量,完善管理措施。短短几年,在生产工艺和主体设施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生产和效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1994年,钢铁材分别达到162万吨、144万吨和137万吨,连续两年实现利润超过10亿元。15年来,安阳钢铁公司钢铁材产量分别增加了3.4、1.5和4.3倍,效益增加了几十倍,固定资产增加了4倍多,基本上不负债,靠自己的力量硬是把一个10多万吨的小钢联,滚动发展成了年产钢160万吨以上的大型联合企业。 企业作为一个有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国有老企业还存在着边生产、边改造,边利用、边淘汰,边挖潜、边提高,内涵和外延交错进行的特殊矛盾。如何实现滚动发展,我们的做法是,必须坚持以系统论为指导,实施企业要素整体优化。 1、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技术改造效果不理想是困扰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老企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以较少的增量,启动搞活较多的存量,实现滚动发展的关键。这方面,安阳钢铁公司以投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投资浪费也是最大的浪费为原则,坚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保证企业发展后劲。安阳钢铁公司有限的自筹资金,始终坚持大部分用于生产性建设项目,用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一哄而上盲目投资,不搞短期行为,靠强有力的约束和机制,使“雪球”越滚越大。 生产能力不平衡,技术工艺不合理,产品档次低,职工生活欠帐多等等,使老企业改造千头万绪。有限的资金如何发挥最佳效益,那就是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科学决策上下功夫。从“短平快”项目起步,抓住关键点,建设一个。带动一片,积累资金扩大发展。多年来,我们坚持对那些符合企业实际、投资不大、见效很快的项目,集中力量,打时间差,迅速建成,发挥作用,取得效益,首先实现了技术改造投入的良性循环。安阳钢铁公司1991年建成的3#42孔焦炉,半年达产,一年达到特级炉水平;9个月建成的4#300m3高炉,一次试车成功,一个月内系数达到2.0以上,投产当年全部收回投资;7个月建成的5#24m2烧结机,所有指标当月达到设计要求。2#6000制氧机等技改工程,都做到了工期短、投产快、达产快、收回投资快,实现了高速度与高效益的统一。 2、优化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发挥主体设备效能 现有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浪费的症结之一。多年来,安阳钢铁公司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基础,促进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使主体生产设施发挥最大效能。一是坚持抓主要矛盾,从每一时期的工序薄弱环节入手,进行填平补齐,配套改造,实现综合能力的不断平衡,促进主体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从“四·五·六”规模到100万吨钢,再到现在的160万吨以上,安阳钢铁公司三次工序大的平衡,实现了主体设备效能发挥的三次大飞跃。二是重视提高单机能力。发挥主体设备效能,最终都落实在每一单项设备上,所以,在主体工序基本平衡后,安阳钢铁公司坚持全方位系统挖潜,特别是进入“八·五”,相继提出“保一争二”、“抓住机遇,不留后路”和“学老哥,赶老哥,超老哥”等挖掘设备潜力的口号,要求每一套设备都找准位置,盯着目标,八仙过海各显其能。1994年安阳钢铁公司主要设备全部超水平发挥,5台24m2烧结机产量达到230万吨,4座300m3高炉和3座15t转炉产量双双突破110万吨。都居国内外同类型设备最好水平。三是强化辅助,促进主体设备效能发挥。多年的实践证明,重主体、轻辅助,反而造成主体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安阳钢铁公司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增建制氧机,改造变电站,完善动力系统;充实手段,建章建制,强化计量检测系统;更新改造机修、运输、通讯系统。整个辅助系统基本满足主体生产能力的需要,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整体能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