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量文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文认为质量文化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质量文化又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文化还十分落后。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提出应该学习国外进步的质量文化,促进中国的质量文化的提高,促进中国改进目前的产品质量问题;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与观念,而不是“质量”和“文化”的简单叠加。

      一、质量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什么是质量文化?如何界定它的内涵?众说不一。但我们综合各种说法,认为:所谓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规范、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创新意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竞争意识、法制观念、风俗习惯、传统观念、企业目标、企业环境、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商誉等。它不仅显现为产品自身的功能和性质,而且还延伸表现为价格、包装、交货期、外观、安全、可靠性、适用性、售后服务等。

      质量文化是社会发展对质量的客观要求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体现,它深深地打上了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烙印,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可分为“传统型质量文化”和“现代型质量文化”。前者是传统生产与经营方式的产物,它以“小质量”观点和“符合性质量”观点为其基本特征和主要体现。而后者是现代生产管理方式的结晶,它以“大质量”观点和“适用性质量”观点为其基本特征和主要体现。

      质量文化具有客观性。它根植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影响着企业成败兴衰。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与观念一样,每个企业只要留下了历史的足迹,都会形成自己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具有社会性。它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的特殊形态,亦称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质量文化。同一社会形态中,因所有制不同,其质量文化的特征也有所差异。质量文化既是全体职工意志一致性、精神寄托、非纯理性的体现,也是大众的社会性的统一意志。它反映了企业行为满足社会需要,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精神支柱。

      质量文化具有继承性。它重视研究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范畴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而这一点在以往管理理论中并不被人所重视。质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兼承本企业优秀文化传统,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质量文化将会被后继职工所接受,并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质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属于亚文化的层次存在于一个国家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环境之中,必然反映时代的风貌和体现时代的要求,并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道德水准、评价事物的标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整个人类的价值观也将相应的改变。所以,企业的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内涵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其塑造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为价值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而企业的职工在个性、品行、气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当中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必须经过长时期耐心的倡导和培育。

      质量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质量行为、质量实践起着导向、规范、制约作用。因而它成为影响、决定企业质量工作状况和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并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它是现代工业文明在文化层次方面的表现,而不是“质量”和“文化”两个孤立概念的简单叠加。

      二、中国质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尽管质量文化这一概念出现在80年代,但是它的历史渊源很长。质量文化从“隐形”到“显形”并走上管理的历史舞台,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众所周知,美国提出质量文化一词是由于它发现日本成功的原因在于日本有优秀的质量文化。日本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在于日本的儒教文化,而日本儒教文化却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以家族为主体基础进而推广到社会的,它在调整人际关系,维系家族或社会组织内部和谐等方面,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儒家思想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变,到了本世纪20-30年代,在旧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就形成了“号训”和“企业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

      中国近代和现代质量文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至1949年。那时在革命根据地办了一些企业,主要是以军工产品为主兼有一些手工业,不过规模很小,管理也比较落后,但是很注重产品质量,不过这只是一种战时的现象。

      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1965年。其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学习和引进苏联的管理方法,国家对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所以,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质量文化意识很淡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