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之路及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管理现代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中国企业生产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上议事日程的。自1979年开始,工业企业通过企业整顿,开始健全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加强专业管理的工作,并学习和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目标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ABC 管理法等一系列管理技术。1980年逐渐试点和推行工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各地又先后开展了“三高二低创水平”、“全国质量月”、企业整顿等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的发展。1982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对现有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折旧政策、成本计算、贷款等方面),在企业自身进行科技攻关的同时,有重点地(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引进了许多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也推动了企业之间管理技术的交流和学习。1983年1月,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召开了第一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袁宝华同志提出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原则,即“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并于同年3月批准建设北京、天津、 上海、大连、广州等8个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进行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培训,此后,对厂长经理进行了全国统考。

      1984年1月,召开了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第二次座谈会, 提出推广以下18种现代化管理方法:经济责任制、全面计划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统筹法(网络技术)、优选法、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市场预测、滚动计划、决策技术、ABC管理法、 全面设备管理、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看板管理、量本利分析、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会上对如何建立我国工业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提出了不同的思路。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各地进行了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转换经营机制、全面推行承包制、组建企业集团、进行股份制试点、推进技术改造、发展三资企业等工作。进一步加快了拨款改贷款和利税分流改革的步伐。逐渐使企业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自负盈亏的观念。1986—1988年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使外商投资项目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在1986年6 月国家经贸委提出“七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和国务院于同年7 月颁发《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之后,各地进行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探索。国家提出“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素质”的号召,并通过企业升级和大规模的在职干部培训等措施具体落实。企业自身则在引进外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进行了管理现代化的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许多企业创造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管理新方法,根据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的总结,主要有石家庄第一塑料厂的以满负荷精神、满负荷目标、满负荷数据、满负荷行为、满负荷效果为基本内容,五马分肥(指政府、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开发者五方分担责权利)的“满负荷工作法”;大连显像管厂以全员自我控制为核心,对生产诸要素、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来实现企业功能整体优化的“全控管理法”;鞍山钢铁公司以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为核心,创造以追求标新、标准化、标率、效能、效率、效益为目标的“三标三效管理法”;南京第二机床厂的“企业优化管理法”;山东博山水泥厂以3定(定岗、定责、定薪)、5按(按程序、按路线、按时间、按标准、按指令)、5干(干什么、怎么干、 什么时间干、按什么顺序干、干到什么程度)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工作法”;山东省新泰市毛纺厂的政治生活、生产经营、经济分配三个方面民主化的“三大民主工作法”;河南安阳第二橡胶厂的“模拟市场运行法”;大连石油化工公司的“全员多层次达标创优法”;青岛海尔的“全方位优化管理法”;河南安阳齿轮厂的决策层、控制层、保证层三层次“企业效益保证法”;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一个流生产方式”等。这些创造性的管理现代化实践活动确实使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就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同时,宏观经济出现了物价上涨过快、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工业生产过快增长等问题。于是1988年9 月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计委在同年10月发出《关于控制当前工业生产过快增长的通知》。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逐渐降到10%以下,但同时出现了库存积压、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经济效益滑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拨款改贷款给企业增加的利息负担、税制改革带来的企业留利大幅度减少,以及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之后新老企业社会负担的差距扩大等问题,开始明显暴露出来。1990年4月,国家决定对234户重点骨干企业实施“双保”(国家向企业提供主要生产条件、企业向国家保证上缴利税和统配产品)政策,使这些全国骨干企业摆脱了困境。然而,在许多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面积销售下降和效益滑坡,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此也开始拉大。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改革开放步伐迅速加快,三资企业、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建开发区热、物价上涨过快、资金乱拆乱借等不正常情况。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国有企业进一步两极分化。一些国有大企业、上市企业在政策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长壮大,一些国有大企业亏损加大,大量没有上市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停产关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早在1991年6 月国务院企业管理委员会就制订和颁布了《“八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但除个别企业(大多数是以合资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外,“八五”期间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滑坡。

      二、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遇到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比较复杂,一些以合资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大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个别引进国外生产设备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管理水平也较高,但许多国有大企业在亏损运转,大量国有中小企业已停产关门。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差别较大。一些有名牌产品的大企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采用现代生产管理新技术,如合肥叉车总厂、上海电机厂、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上海第二机车厂、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内蒙伊利集团、上海汽车齿轮厂等200多家企业采用了MRPII生产管理技术;上海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人印刷机械公司等20多家企业将MRPII和JIT生产管理技术相结合;贵阳航空液压机厂、一汽集团、二汽集团等100多家企业采用了JIT和精益生产技术;成都飞机制造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厂、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北京第一机车厂、宝钢集团、扬州有机化工厂、徐州工程机械厂等 100多家企业进行了CIMS应用探索。总体来看,凡是有名牌产品、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大多数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但已采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大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也不少。我们认为,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目前还遇到以下主要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