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人才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企业人才资源是全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企业人才资源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对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关系 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联系非常紧密,培养是使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使用是培养的目的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就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企业不能把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一些企业重视使用,忽视或轻视培养、甚至不培养,人才培养和使用互相脱节的问题非常严重。人才培养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企业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对策措施,但有的企业领导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战略眼光,人才培养盲目、无长远目标,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干脆不开展不组织职工的教育培训等活动,有的企业搞人才教育培养,大都是走形式,走过场,收效不大。因为教育培养落后,企业人才素质得不到提高,所需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企业人才出现短缺和断层,直接地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在一些企业也存在着既不重培养也不重使用的问题。对人才的使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造就照顾等陈旧观念仍很突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人才闲置和浪费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人才缺乏工作积极性,大量外流。以致企业出现了人才奇缺与人才“富余”并存的怪圈。因此,各级组织和企业领导要提高对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整体素质。要把培养和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扩大人才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重视人才的使用,树立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重素质重实绩重发展的用人新观念。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在培养中使用,使用中培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单纯地强调或否定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正确处理好人才投入与人才效益的关系 人才投入是以人才资源为对象进行投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资源的质量,以构成新的生产能力,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才效益是人才全部才能的最终体现和集中反映,提高人才效益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搞好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投入是基础,没有投入就一定没有产出,没有产出就根本谈不上效益,同样,人才没有了效益,自然就不可能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只有人才效益提高了,人才投入才有基础和可能。现在,一些组织和领导最关心和强调的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对人才资源的教育培养、开发和管理比较忽视,对人才这一特殊资源的增值、保值意识非常淡薄。按国家劳动等部门的规定,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每年要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但目前大部分企业距这一规定和要求相差甚远, 一些不景气的企业停止了对人才的投资和投入,由此形成一种不投入——人的素质低——企业效益上不去甚至破产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企业人才效益非常低,直接表现主要是有投入没产出或投入多产出少,企业绝大部分科研成果得不到开发、推广和应用,成果转化率非常低。间接表现是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价值得不到体现,爱岗敬业精神下降。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人”,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才这一特殊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投入力度,为人才提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提高人才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待遇,为人才建功立业创造和谐宽松的条件和环境;完善对企业人才的立法工作,保证人才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制定有关监督制约机制和奖惩责任制,使人才投入有的放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人才资源开发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才效益的轨道上来。 3 正确处理好提高职工素质与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之间的关系 高层次人才队伍,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是企业发展和运作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组织者,是企业职工素质的集中体现,在企业具有核心和关键作用,抓住了这支队伍,就抓住了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龙头。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基础,抓好了就会起到水涨船高的效果,因为在企业再好的战略决策,再好的项目,没有广大普通职工的参加和努力是完成不了的,他们是企业生产的具体实施者。二者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树立大人才观,把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和提高一般职工的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同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来,同时组织,同时实施,同时监督,同时考核,同时奖惩。要突出重点,在普遍提高广大职工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使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实现由单纯注重数量开发向数量增长、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发挥潜能的综合开发转变。 4 正确处理好下岗分流与竞争上岗之间的关系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及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要进行人员分流,有的还要下岗,这是企业改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出现的必然结果。虽然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问题的关键是下岗分流应如何操作?减员能否做到增效?现在有的企业在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的过程中,对所有职工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和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无论素质、能力和实绩如何,全部实行年龄一刀切,即年龄在30以下,50岁以上的职工全部被分流,其结果可能把企业所需的人才(不排除是优秀的)减掉了。有效的办法应当是在下岗分流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做到能者留,庸者下,把企业最需要的优秀人才留下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是科学的标志。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增强职工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5 正确处理好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渡时期,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表现在:人才仍是单位、部门所有,企业所需人才受政府计划等部门指标控制,人才市场的两个主体即:人才和企业没有到位,人才缺乏择业自主,企业缺乏用人自主,其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资源配置模式和人事管理体制未受到根本性触动,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仍阻碍着人才的正常流动。行政干预多,政府和企业对人才仍是“统包统配”,尤其是在企业职工下岗分流时期,有的政府部门实行政令的形式,让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接受下岗分流人员,这种做法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在开发企业人才资源的过程中,政府要进一步下放给企业人事自主权,让企业调整和重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精干、高效的职工队伍。要加大企业人才市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企业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强调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并不能忽视或淡化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只有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才能保证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证企业人才结构和分布的合理,才能使人才市场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二者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