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繁荣、企业的发展,其经济活力之源来自于创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而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Development简称R&D)能力正是国家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衡量指标。 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向多极化方向演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阶段。在这种大环境下,世界竞争更加集中到经济领域,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由此导致美、日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的R&D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R&D发展战略由军用转向民用为主 “冷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施R&D 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把大量的军事科研成果转向民用,重点开发实用的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日本战后的经济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引进、吸收、消化欧美的基础科研成果。但是,随着国际高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日本再欲“廉价”借用欧美的基础性成果日益困难。故而,日本政府认为,要保持日本的经济活力和竞争优势,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强化R&D。 将R&D重点转移至经济领域,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促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的协调发展是各国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995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的科技政策声明表示,要将科技的总开支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新政策的重点在于加强科学的作用。1994年4月欧洲通过了《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 总投资为123亿欧洲货币单位。该计划将集中力量攻克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项目,旨在加强欧洲各国的合作与协调。英国政府自1993年发表《科技白皮书》提出“让科技产生财富”之后,于1995年4月,又公布了《科技展望报告》, 以促进学术界、工商界与政府三者的合作,加快英国科技产业化的步伐。1994年6月, 日本政府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为特色的“新技术立国”政策,同年11月发表《科技白皮书》,决定将R&D费用投入增加一倍, 并重新制定产业政策,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二、各国政府加大对企业R&D的扶持力度 日本政府在其促进科技产业化中,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制定整个科技及重点领域发展的总方针、总计划,以指明整个科技及重点领域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通过制定各种R&D制度, 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导向;运用经济杠杆对民间企业科技开发活动进行指导;对基础技术研究使用的资产进一步减税,对开发高技术实施低息贷款;将国有实验设备低价提供给企业使用,将国有基础技术专利无偿或低价向民间转让。1994年4月,美国政府决定在本世纪到来前的几年里,将重点扶持5个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将扶持由具体项目扩展至整个技术领域。政府还将耗资90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培育“创新产品”市场。并计划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实行65亿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 摒弃过去那种政府不干预企业R&D的做法,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当前各国政府的一个显著变化。美国将指导和参与企业R&D 作为“恢复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保证措施,决定继续扩大创办由政府牵头、企业参加的各种联合体,通过实施“超级汽车计划”等方式,直接干预企业。英国等政府也积极采取相应组织和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工业创新,并意欲协助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大竞争。为此,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有市场前景的通用技术的R&D支持强度,尤其是对信息、通信、 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技术的研究,增加了研究经费。 三、R&D的投入增长迅速 R&D与技术创新,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90年代以来, 全世界每年的R&D经费达5000亿美元左右,并以年均5~10%的速度递增。这其中的90%集中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R&D投资增幅较大的国家有德国、 法国、日本等,而美国在1990年的R&D费用高达1500亿美元,人均600美元。近年来,尽管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压力较大,国家预算开支全面削减,但克林顿政府明确提出,要优先保证R&D经费的需求;同期, 日本的科研经费为13万亿日元,亦较前期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到一个企业而言,其用于R&D 的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例如,1970 年时, 美国工业企业对R&D的投入相当于其销售额的2.2%,1985年时达到2.8%,90 年代初则超过了3%,到1997年,有的企业最高则达到了22%。 不同的企业,对R&D的投入能力与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在不同行业企业投资额占销售额比重的差异中,可以明显地出企业对R&D 投资同高技术迅猛发展的密切关系。高技术及其产品的R&D 需要较其他企业有更多的投入,故而,与高技术关系密切的行业,其R&D 的经费投入占其营业额的比重,自然就高于其它行业, 美国工业企业的R&D活动,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如航空与航天工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工业、生物技术工业等领域,其中航空与航天工业的R&D 投资高达销售额的18.3%,而整个制造业企业的该方面比重则只有3.7%。 四、充分重视R&D机构建设和人员选拔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十分重视R&D 机构的建设和高科技研究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在西方各国的大型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实验室。日本约有1.77万家企业拥有自己的规模不等的R&D机构,其中350 家企业就有600多个水平较高的研究所。中小企业大多数参加与其生产相关的工业研究协会,由协会设立R&D机构,为会员企业的R&D提供服务。目前,德国拥有上百个工业研究协会,会员企业超过2.5万家, 设立了62个研究所,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R&D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