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星 厦门大学 厦门市 361005; 张文涛 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 北京 100053

原文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由于忽视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技术引进往往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为了打破这个“马太效应”,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应从技术体系、知识技能、管理体系、信息体系以及价值观念入手,构建自己核心能力,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及特性

      所谓企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同时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所面临的产业技术和市场动态特性的影响。如果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在短期内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那么从长期看则是核心能力的较量。

      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以下一些特性:1、途径依赖性和累积性。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Mayer和Roberts(1984)通过对10家成功企业的研究发现,按增长率来衡量,最成功的企业都采取集中在某个或某些(少数几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上的做法,并且企业的产品改进和提高也围绕这个领域。2、组织结构性。 企业核心能力是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复合的,它不仅是由技术因素决定的,而且与企业的组织、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协调有序的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效应,能使企业的核心能力超越员工个人的技术能力。3、粘滞性。 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在它形成过程中,企业主体的内质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与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不同,它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一旦拥有,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4、暗默性。在企业核心能力中不仅包含了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 操作技巧与诀窍等技术特性,还包纳了企业管理和文化特征,其内容大部分是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表征的,我们称这一特性为暗默性,正因如此,企业的核心能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了解,轻易复制,所以它能成为企业建立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核心能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利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能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极大地促进自己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日本正是依赖企业积累起来的核心能力奠定了日本产业的技术基础,带来了日本产品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佳能在光学透镜、微处理器、超微摄影术方面的核心能力使其在照相机、显微摄影装置、复印机、印刷设备等方面受益菲浅。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外围技术,在产业核心技术上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这使得我国企业在面临来自国外企业冲击时困难重重。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企业产品开发周期长,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例如我国大中型机械企业生产的2000种主导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5年,是美国的3.5倍,并且, 有相当数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产品更新周期在3年以上。 据对“八五”期间开发成功的2361种主要新产品的统计,平均开发周期为18个月,远高于发达工业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我国企业原有管理模式中对企业核心能力忽视培养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一些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它包括多个层面的能力。构成核心能力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它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能力的水平。核心技术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企业的核心技术储存水平,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核心技术能力的静态表征存量;而对核心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则涉及核心技术的递增和重组过程,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表现。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核心技术能力的静态方面,而对其动态特征则相对忽略,而对于处在经济开放条件下的企业来说,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保持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动态性核心能力更为重要。

      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要企业其它能力的辅佐,其中包括:1、企业的响应能力(responsiveness capability)。它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作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Bell和Pavitt)。”2、 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继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兴衰。其作用主要表现为(1 )在产业发展相对平稳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和积累的一致性;(2 )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跃迁,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技术环境。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做战略决策时,应改变传统的那种仅仅从个别产品和市场角度出发的作法,而应该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3、 企业的核心的生产制造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水平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制造能力的则是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取得产品质量竞争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4、企业核心的市场营销能力。 它涉及企业营销过程、销售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它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将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5、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 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诸要素,它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而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能力中。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换的效率。

      三、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1、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 它包括员工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结构以及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可以通过培训、对外合作以及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干中学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籍的优势之一。我国的一些老企业,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之所以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地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长期的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积累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尤其是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职工个人和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技能的更新与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重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