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震藩 上海市企协常务副秘书长

原文出处:
工厂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企业在深化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现状令人忧虑。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内出现了“以包(承包)代管”、“以转(转制)代管”的现象,企业管理的“滑坡”对企业的“接轨”、“复关”将带来不利因素。长期存在的企业管理问题不解决,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将成为一句空话。

      值得思索的两个问题

      几十年来,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的来说,企业管理始终处于上上下下、时好时坏的极不稳定状态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

      第一,企业管理是政府行为,还是应当属于企业行为的范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企业管理的举措,例如企业整顿、企业升级,推广某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并把它列入考核企业的内容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应该承认是起了一定作用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政府直接主管企业管理,实践证明只能在一时取得成效,持久见效则显然是不可能的。试举一例:几十年来,政府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不可谓不重视,“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不仅表现在口号式的号召上,而且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间断地在搞,包括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在内。但从它的效果来看,我国产品质量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政府直接主管企业管理是历史的必然,但企业管理毕竟是属于微观经济的范畴,是企业的事。因此,企业管理的体制也有一个改革的问题,其途径是将它从政府行为中解脱出来,还权于企业,恢复为企业行为。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客观条件已基本成熟。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市场机制将驱使企业重视企业管理,市场环境也将为企业注入重视企业管理的内在动力。一个企业的产品成本高、消耗多、质量差是无法在市场上竞争的,甚至导致被淘汰的危险。市场化的改革将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第二,解放后,我国企业的广大职工是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吃的是“大锅饭”,同时,对“职工是企业主人”的宣传又存在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在我国的企业中,广大职工并没有一种危机感。而在西方一些工业化的国家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人人都有一种危机感,员工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就要受到惩罚,甚至被“炒鱿鱼”。这种危机感,驱使企业员工要认真干活,遵守厂纪厂法,这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三项制度”改革的推行,我国企业中广大员工也开始有了这种危机感,这对于改善和加强我国的企业管理而言,无疑是一种有利因素。

      可行的管理方式——“实效管理”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改善和加强我国的企业管理,“实效管理”是一种比较可行的管理方式。所谓“实效管理”指的是讲求管理效果,摈弃以往我们在搞企业管理工作中偏重于方法、手段,而往往忽略其实际效果,甚至陷入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泥坑的弊病。

      当前,推行“实效管理”就是要抓住影响我国企业效益低下的三个关键问题,即:产品质量、物资消耗、劳动生产率。以此为目标,所有企业的管理都要围绕这个轨道进行运作。至于达到这三项目标所要采取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包括要不要设企业管理的专管部门,都应当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这就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实践证明,这三项指标取得实效的企业,管理水平就比较高;这三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管理也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者大体上是成正比的。“实效管理”可能是解决我国企业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的职能——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

      承认企业管理是企业行为,与之相适应,政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也应当转移。即从目前的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我认为,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这两大块仍应成为指导企业管理的政府行为。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制订不同的企业管理倾斜政策,以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制订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信息服务方面,如及时传递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的新鲜经验和新的管理方法;为企业改善管理提供无偿的咨询服务;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各种案例分析,不断提高企业各级领导的管理意识;及时纠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不良倾向等。以上这些都是政府部门在企业管理中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此外,一些民间团体、新闻单位还可协助政府组织诸如质量万里行、评优等促进企业管理的活动等。

      企业在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要重视消费者的意见。企业与消费者见面是通过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也是产品,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种的意见实际上是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依据,所有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工作中都要加上这一条硬任务:一定要重视消费者的意见,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和调整企业管理的策略和内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是一个变数,而不是常数。

      管理与国际接轨

      这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明确的是:企业的专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相对讲比较容易,主要是下决心。就上海而言,已有264家企业正在进行专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国际接轨,概念比较模糊,难度也大,因国际上并没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固定模式。在国外的一些企业中,也没有所谓传统管理、现代化管理的界线和明确概念。工业比较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往往都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自己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管理与国际接轨,切忌照抄照搬美国的、日本的、西欧和某种综合管理模式,而是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博采众长,洋为中用”,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出中国式的管理模式来,最后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