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主探索的道路,是中国政治学担负学术责任的必然路径。政治学学科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为国家意识形态提供重要的基础性理论支撑;政治学也是一门强调科学性的社会科学学科,为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从世界范围看,政治学呈现西强东弱的格局,西方政治学是当今世界“整体上居于统治地位的统治思想”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方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政治学理论都成为西方和非西方世界的理论话语和实证研究的主导”②。政治学的西方化,是非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隐患。面对西方政治学的丰富系统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理论成果,中国政治学担负的使命责任和现实任务要求中国政治学自主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根基研究本国和世界的政治现象,学习借鉴西方政治学成果和人类其他政治学术成果,“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③,为深化人类对政治规律的认识、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一、中国政治学自主探索的历程 近代以来,从世界范围看,(大)政治学演化出两大理论体系:服务于西方国家政治及其全球利益的西方政治理论体系和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代表的探索超越资本主义政治的非西方政治理论体系。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的,中国政治学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是“非西方政治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政治学70年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49-1978年“另起炉灶”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国政治学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中国政治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根基。 在晚清时期,西方政治学科传入中国,经历过“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再到本土化尝试”④,在1920年代的较短时期,一些大学还曾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但是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大学和研究院所完全采用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学”的系科建制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国家意识形态基础上建立新中国的政治学。“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中国政治学在长期大规模引入西方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很多本土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相较于马克思阶级和革命学说,西方的理论和概念对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的解释力较弱……国民政府时期的一些政治学课程非但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贡献,并且其明显的自由主义倾向被视为对新政权的威胁。”⑥1952年,党和政府着手改造大学的政治学科,在院系调整中,作为独立学科的政治学被撤销,部分政治学课程被废除,如“议会政府”“现代西洋政治思想”“英文政治名著选读”等。这次院系调整后,民国时期引入的自由主义政治学在大陆地区断绝了。 改革开放前30年,政治学不是国家学科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但是建立了新中国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和骨干内容,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学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国家与法的理论研究、新民主主义论、中共党史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些内容是新中国政治学成长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新中国政治学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一样,“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⑦,其理论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即便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受到西方政治学的较大影响和冲击,也没有完全偏离更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把新中国政治学“寻根”到近代中国政治学的认识,忽略了这一本质性变化,会使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学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政治学的主流,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成为支流。 由于前30年,中国的学科体系全面借鉴“苏联模式”,加上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建设任务繁重,国家的内外安全环境复杂,社会科学总体发展缓慢,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发展则更为缓慢。 (二)1979-1990年“补课”和“取经”阶段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⑧随后,中国政治学会恢复建立,政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机构逐步增多,关于国家政治建设一些重要问题的学术研究成为热点。 在这一时期,反思“文化大革命”以及前30年中国政治领域出现的问题,是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基调,许多知识分子在懵懂中认定西方政治制度是克服这些问题的“解毒剂”。在这种思想倾向的推动下,中国政治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学说占据绝对地位的格局,迅速变成了西方和非西方两套政治理论体系并存但是西方政治理论占优势的格局。1980年代,随着政治学恢复重建为一门独立学科工作的展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成为研究的热点议题,相关理论讨论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与此同时,中国政治学开启了“向西看”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政治学领域的大量研究活动是译介西方政治学成果,一大批西方政治学著作和教材被翻译引进中国,一些国际知名政治学者和政治学学术团体陆续受邀访华⑨,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治学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学术讨论热烈,一些政治学者深度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为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作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向西看”的总体倾向对国家政治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作用,政治学的“西化”倾向对自由化政治思潮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政治学者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议,实质是以西方政治为模板,目标是使中国政治制度转型到西方政治模式。正因如此,1989年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发展进入一个短暂的沉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