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教学是本次课改强调的一个重点,所以教学设计都要求在单元教学设计基础上再给出课时教学设计,以充分体现数学的整体性、逻辑的连贯性、思想的一致性、方法的普适性、思维的系统性,切实防止碎片化教学,通过有效的“四基”“四能”教学,使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于数学课堂.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课时教学设计之前,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对本单元内容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着重培养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学习难点等做出全面分析,并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规定的本单元内容按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概念、原理等的学习到练习,再到目标检测等)分解到课时,同时将相应的“内容要求”(即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单元一课时教学设计”的体例和设计要求如下: 单元课题名称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做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章节整体知识结构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内容”部分,只要列举《课标(2017年版)》中相应单元的内容即可,为了便于教师的理解和落实,把“内容解析”进一步明确为如下几个方面:①内容的本质,②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③知识的上下位关系,④内容的育人价值(着重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⑤阐明本单元教学重点. 这部分内容是要指明“教什么”,主要完成“理解数学”的任务. 例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内容解析. 内容的本质:不等式是式与式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实数的序关系的一般化, 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不等式的性质中,“a>b,b<a”“a>b,a>c
a>c”是序关系的特性(自反性、传递性),其余性质是不等式在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是不等式性质的逻辑基础;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都是“式的性质”,具有相似性,但不等号有方向性,所以两者又存在差异. 育人价值:代数学的根源在于运算,“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是发现“代数性质”的“引路人”,也是不等式性质中蕴含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在代数研究中具有基础地位,是学生发展“四基”、提高“四能”的重要载体. 教学重点:以“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为指引,类比等式的性质,发现和证明不等式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有关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应注意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个阶段教学要达到的,而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课时要达成的目标;课时目标的积累就成为单元目标的达成. 在解析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基于教学内容及其解析,着重解析课标中的“内容与要求”的具体含义.具体操作时,可以与单元教学内容解析相对应,给出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后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达到的要求(会做哪些以往不会做的事情). 例2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的目标及其解析. (1)单元目标. ①了解三角函数的背景,体会三角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②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③掌握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④掌握公式一,初步体会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⑤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体会三角函数的内在联系性,通过运用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2)目标解析.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①学生知道三角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周而复始”变化规律的数学工具,能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在“周而复始”变化现象中的代表性. ②学生在经历“周期现象—圆周运动—单位圆上点的旋转运动”的抽象活动中,明确研究的问题(单位圆⊙O上的点P以A为起点做旋转运动,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情况),使研究对象简单化、本质化;学生能分析单位圆上点的旋转中涉及的量及其相互关系,获得对应关系并抽象出三角函数概念;能根据定义求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 ③学生能根据定义得出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取值的符号规律, ④学生能根据定义,结合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得出公式一,并能据此描述三角函数周而复始的取值规律,会求某些角(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⑤学生能利用定义以及单位圆上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发现并提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能用于三角恒等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