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政体理论中,一个最多出现的高频词恐怕非“共和”莫属。尽管我们可以将这一概念追溯到古代罗马,甚至更早,但是,这一概念在古代社会中显然并没有占据今天这样的位置。让人错愕的是,在西方现代以前的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关键词却是“混合政体”,而不是共和。更为吊诡的是,这一居于古代社会政体理论核心的混合政体却在现代社会不再被提及,成为知识发展史中的文物。那么,从混合到共和,这些关键的政体概念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其中的逻辑又如何呢?本文试图从权力构成的古今之变的角度做一简单分析。 一、混合政体理论 混合政体在西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位甚高。一般来讲,大部分古代政治思想家对政体的讨论都得出了倾向于混合政体的基本结论。学者们在《荷马史诗》中找到了混合政体的影子,而且,在古代希腊,包括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在内的思想家都持有混合政体的观念,更不用提波利比乌斯的著作了。混合政体的思想经过一代又一代思想家的不断阐发,得以不断完善。对于差异如此之大的政治思想家群体来讲,他们能在政体这样重要的主题上达成如此高度一致的共识,确实是匪夷所思。人们对这种惊人的一致司空见惯,因而长期以来对其有所忽视。同时,那些在建构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中起着灵魂作用的政治思想家兼政治家,包括美国的国父们在内,都是从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家那里得到的灵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混合政体理论作一个回顾。 公元前9世纪,《荷马史诗》为我们理解早期国家的政体形式提供了线索。通过《荷马史诗》的描述,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混合政体。尽管这里的描述显得比较粗糙,缺乏对这种政体精巧而深入的阐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荷马是混合政体的最早阐发者。在《伊利亚特》中,荷马描述的是一种类似混合政体的希腊体制:有一个君主式首长阿伽门农,他的权力受到长老们的牵制,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人民整体的牵制,其机构形式分别是长老议事会、军务会议以及人民大会。① 柏拉图全面系统地阐发了混合政体的理论,这与他对政体的设计由理想化向现实转变是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柏拉图心无旁骛地向往和追求“哲学王”的统治,然而,这种政体在现实当中是不可能的。他退而求其次,转向贵族政体。到了晚年,他又将兴趣转向了混合政体。这种混合政体包括了能够体现君主要素的3个国王、体现贵族要素的35个卫国者以及体现民主要素的公民大会。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以满足社会各阶级都企图控制政权的要求。从《理想国》到《政治家篇》,再到《法律篇》,柏拉图更清楚地看到了各种政体的优势,从而主张一种混合政体,这也在情理之中。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师徒二人虽多有龃龉,但在混合政体上却有着共识。亚里士多德曾经明确地指出:“那种将多种政体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政体的思想更接近真理”,因为“包含要素愈多的政体便愈优良”。②遵循着这样的想法,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两种形式的混合政体,即共和政体和贵族政体。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共和政体是实现了混合原则的平民政体,而贵族政体则是实现了混合原则的寡头政体。在他看来,前两者是正宗政体,后两者则是变态政体。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亚里士多德对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的区分,不仅基于法律、利益,而且基于混合。贵族政体因为混合而具备了守法的精神和崇尚才德的优点,而共和政体则兼顾了更多的中产阶级和自由民,使得政体具有了更多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特点。 为了防止政体的动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混合政体的比例原则。他认为,城邦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在他看来,有些人看到别人占便宜就不满,就试图与他人一样平等。而那些居于优越地位的人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与自己平等,也会不满,想追求自己的优越地位,这样最容易引致骚动。③正是基于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正宗的政体需要在不同的权力执掌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那就是“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④。 波利比乌斯是希腊人,却因为分析古代罗马的政体而成为混合政体理论发展史上最耀眼的思想家。一般认为,波利比乌斯是混合政体的开创者。这一点可能存在争论,但是,说他是最典型的混合政体论者或者是古代混合政体论的集大成者,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波利比乌斯的混合政体思想中带有明显的政体循环论色彩。在波利比乌斯看来,任何一种单一的政体都不稳定,在一定情况下会朝着另一种政体形式转换,各种政体之间会形成一种循环运动。各种政体,各有利弊,一种好的政体应该是混合了各种政体优良因素后形成的政体,比如古代罗马的政体。 通过分析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波利比乌斯阐发了一种把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等形式混合起来的政治体系。在他看来,元老院构成了罗马共和国中的贵族因素,公民大会代表了民主因素,执政官则属于君主的因素。古代罗马的混合政体将君主、贵族和平民的权力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相互牵制,可以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从而避免政体的衰亡,保证政体的稳定性。 因此,波利比乌斯认为混合政体中也应该有制衡的因素。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样,波利比乌斯欣赏吕库古(Lycurgus)在斯巴达建立的混合政体,同时,他借鉴了古代罗马的政体,这就使他的混合政体理论更为精致。他试图避免每种政体的劣势,将各种政体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且发展出了一种权力制约的理论。波利比乌斯明确指出,混合政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受其他部分的权力所制约,不能改变各个部分的均势。一旦各种势力达到了一种恰当的均衡状态,政体就会保持稳定。在分析吕库古的政体时,波利比乌斯指出,吕库古“试图整合最佳政府的所有优点和特征,以便使得没有一种因素变得过于强大……因为每种权力都受到其他权力的抵抗。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没有一种因素会超过其他因素,并且政治体系将长期保持制衡状态。……罗马人实现了与莱克格斯(即吕库古——笔者注)相同的结果,也就是在人们之间实现了最好的政治秩序”⑤。波利比乌斯还描述了罗马政府的机构是如何起作用的,并且注意到国家的每一个部分的权力不是牵制其他部门,就是与它们相互合作。在他看来,人们无法确定罗马共和国到底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但是,它包含了这三种要素,使三者平等、和谐、相互制衡。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