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4)06-0066-08 一、释题 笔者和《北方论丛》结缘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陆陆续续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哲学论文数篇。题目和内容五花八门,但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线,那就是关系实在论。记得笔者上一篇被《北方论丛》采用的文章论述的是哲学史分期,其结论开宗明义就ophy是关系实在论。笔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与认知,直接来源于后现代哲学的鼎盛时期和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后现代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巴赫金等人的著作汗牛充栋,他们把传统哲学批得体无完肤。但人们却不太容易从他们的哲学中找到一个可以概括后现代的简单性范畴,从而给后现代一个明晰的定义和界说。德里达的哲学被称为解构的哲学,其矛头直接指向结构中心性。福柯的学术研究从表面上看是那么扑朔迷离,他在历史的事实中寻找权力中心性的来龙去脉和密集分布,深入批判政治权力泛化为各种各样的职业嫖客和其对象的隐蔽的权力关系,真正把人类社会全面继承动物社会丛林法则的实质揭示得淋漓尽致。德勒兹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游牧哲学,让人们的思想像茫茫草原里的脱缰野马那样任情驰骋,平面化的草原偶尔也会出现一座座高原,那无非是某种拉力和某些拉力把平面变成了褶皱。巴赫金这位俄罗斯代表性的后现代人物主张,世界就是语言的交换,人类的本质就是语言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没有物质性和历史性固定的那些命题和由命题构成的思想系统。把这些后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放进精神博物馆,它们给人的印象肯定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难道不能在它们的下面和背后确立一个深层的根系吗? 人们也的确想找到后现代的宗旨和主题。有人说后现代是解构,是游戏,是破坏,是颠覆,不一而足。这些说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拥有真理的成分,似乎有点像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都准确又都不准确。笔者有一种直觉,它们都不是那种可以穿起佛珠的那根丝线。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在美国被边缘化的过程哲学研究中心提出了一个口号——建设性的后现代。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称为建设的后现代,言外之意是欧洲的后现代都是破坏和颠覆,他们才是构造新哲学的后现代。但是,他们的研究偏向于生态哲学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或者说倾向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和谐。这其中包括一定的建设性成分。不过,这只能是建设性的一个方面而已。当然,它的启迪还是令笔者没齿难忘。其启示包括三点:第一,哲学的确要有建设性目标,破坏和颠覆则仅仅是哲学高潮的前奏;第二,我们的时代已经到了连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都必须是两者平起平坐的地位了;第三,过程哲学的创始人怀特海的哲学就是创造关系的哲学,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过程与实在》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他称宇宙处于广泛联系之中[1](p.128)。第三点给笔者以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去阅读怀特海的著作。怀特海那些脍炙人口和光辉灿烂的思想让人痴迷和忘我。 上面举出的关于后现代哲学几位代表人物的思想梗概,他们中一致的东西完全可以用解构和非在场性来总结。在场性就是用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世界上的事物。人类的个体,动物的个体,人类社会和由人类社会构成的国家,那些在历史上存在过并且还在发挥作用的那些物质产品或者精神产品,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在场性的代表。后现代哲学,尤其是德里达的哲学,把在场性彻底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哲学必须有实在性,确立实在性是哲学的生命和本质。而在场性的实在性又是一种暴政和桎梏,剩下了当然是非在场性的实在性支撑着世界和宇宙的大厦。非在场性完全可以用关系范畴来表征。因而我们说关系实在论是后现代哲学背后的那根主线,那个终极。宇宙的本质是关系而不是物质。宇观和世界的存在是因为恒星是75%的氦和25%的氢构成的关系实在,地质的本质是硅碳循环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民族国家则是公民和政府的关系在延续国家的生命。 后现代哲学的起点通常确定在20世纪30年代,由普鲁斯特、格里耶、艾略特、品钦等文学家的著作为代表的思潮。笔者对这种说法实在不敢恭维。按着“后现代哲学是创造关系实在论的时代”的说法,中世纪之后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可以看成是后现代哲学的起点。文艺复兴是发现了发现自然的人,也就是让个体人成为了社会的本位。宗教改革是使每一个上帝的崇信者都平等的面对同一个上帝,也就是说,人与人的关系以上帝为中介实现实在化。这两场人文运动不仅仅开辟了现代世界,而且开辟了后现代世界。紧随其后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兴起,更是巩固了这种关系实在论的哲学观念。牛顿力学的实质就是找到了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背后的那种关系实在性,月球轨道和苹果下落是同一种关系[2](p.188)。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他充分肯定了社会分工给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分工的实质就是创造关系实在性[3](第一篇第一章)。这就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现代经济充分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就是在原有经济部类中减少就业人数,而整个社会就要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为之一个高水平的运转。因此,可以毫无讳言地说,经济就是创造关系实在论的人类活动。 关系实在论是世界的本质。研究世界本质的学科就是哲学。进入现代世界以来,哲学的门类越来越多。像经济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等层出不穷。但是,迄今为止却没有关系哲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出版《中介哲学的逻辑起点》(1994年)时,笔者坚信关系哲学一定会产生,并且在这本书中,笔者重点阐述了关系实在性。尽管如此,笔者却从来不敢明确提出关系哲学的这个概念。中国人的汉语,有许多表达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关系学。因此,关系哲学在汉语中就是一个贬义词。而这绝对是一种误用。没有关系实在性,就是没有关系。如同像游戏双方是处于一种平等关系之中的对立和互补者一样,被游戏的棋子和游戏双方显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