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文类的复兴与真正繁荣是与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分不开的,也是在80年代崛起的整个通俗文学发展进程的一个部分。到了90年代的今天,无论是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是小的日常生活变化,都为我国的新故事创作和故事报刊的编办提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挑战、新课题。因此,从理论上对有关新故事的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迫切与紧要。 一 1.故事与文学 提起“故事”这个名词,人们难免要想到文学。视文学为神圣、崇高之物的清高作家往往不屑于写故事,而一些已窥文学堂奥的作家却又往往自谦说自己写小说只不过是“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与故事的关系确实有些缠夹不清,有必要作一番理论的剥离。 时下有很多人喜欢将故事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称作“故事文学”,我却宁愿将其命名为“故事文类”。故事与文学的关系非同寻常地紧密,夸张一点甚至可以说,没有故事就没有文学。但是有故事却并不等于有文学,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幼儿与成人的关系一样。 从发生学的角度说,故事是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之本;从内容构成来说,故事是文学的主干;而从形态学上讲,故事则是文学的初级形式,原始状态,未完成的文学半成品;故事严格说来只是一种准文学。二者的区别很多,但最主要的区别却在于:故事对外部事件的发生、变化更执着,也更依赖,特别看重情节因素与事件的客观完整;而文学则以创造出一个虚构性的心灵世界为荣,强烈地追求某些意义的传达,能够比较全面地表达出作家的主观认识、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等等,对作家的主体性与文化素养要求更高,对作家的精神创造能力更为倚重。 2.传统故事与民间文学 与“新故事”这一概念相对的,自然是“旧”故事,但准确地说应该是“传统故事”。我国传统故事的产生、传播、接受及其性质、特征,是与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有直接联系的。毋庸置疑,传统故事中有许多表现人类天性与共同情感的伟大内容与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们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历久弥新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也还应该认识到,在传统故事中,比如情节的讲求有头有尾、大团圆的结局模式、好人与坏人的简单对立与脸谱化、对于巧合的过分强调和神秘的命运观念等等艺术特征,都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封建的农业社会中诸种特定观念与思维方式,对线性的时间观念,因果报应思想,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对于外界强力的不求甚解与虚幻想象等等等等。 而且,传统故事大多属于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原始性和模式化等特点,属于亚文化范畴,在它所赖以生成与传播的社会基础与条件已经丧失之后,已与现代人的观念与趣味产生了很深的隔膜。 3.新故事与革命故事 新故事这个概念的产生与60年代大讲“革命故事”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关。当时的“革命故事”也往往被笼而统之地叫做“新故事”。这一类故事大多带有阶级斗争的政治色彩,后来就逐渐发展为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为题材内容,宣传新道德、新风尚,批判歪风邪气等则成为这一类故事的共同主题,其中图解政策、配合时事的作品也很多,带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教育功能在这一类故事中是占第一位的。 而今天人们所谈论的“新故事”尽管名词是由上述类型的故事沿袭而来,但其性质与内涵却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它具备90年代工商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娱乐功能与商品性显然是它最重要的作用与性质。 4.新故事与通俗文学 与产生与农业社会的情节单一、语言朴素的传统故事不同,今天意义上的“新故事”严格限定在法治、民主、科学、自由与平等的工商社会的人文背景中。在发生学的背景上,它有别于民间文学对于农业村落社会的传统依恋,而与勃兴于都市化的现代社会的通俗文学相同;在传统与消费上,它也与通俗文学相同——即对于大众传媒的严重依赖;而在艺术旨趣上,它也对通俗文学亦步亦趋,不以艺术创造与探索为己任,而致力于调动各种文学艺术门类中成功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为己所用,千方百计地去取悦读者这个“上帝”,增强可读性与娱乐效果。应该说,随着传统故事与民间文学在当代的“博物馆化”,今天的“新故事”实际上已经成为新兴的通俗文学门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当然,与通俗文学中的大制作——通俗小说相比,同属于通俗文学的新故事由于它的原创性与自发性,反而更显个性与生机,二者的不同犹如大企业与小企业,前者的优势是容易产业化,规模化,扩张性强而竞争力非同一般;而后者则是“船小好调头”,容易就地取材,很快拿出特色产品,进入市场,并赢得中低收入的更广大的消费者,这也是近20年来我国故事类期刊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 二 1.新故事的现代精神与传统故事的旧观念 何谓“新故事”?当然是指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备了新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甚或具有新的表现方式的当代故事。 在对于“新故事”的界定中,具备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体现新的时代精神这两点尤为关键。能否具备这两点,关键要看创作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与思维观念如何。在这一个问题上,原著《水浒传》与改编后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不同是颇具启发性的。最典型地体现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原著中视女性为“祸水”而动辄一刀杀之的反人道观念,在电视剧中显然被大大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