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站在跨世纪的角度,思考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无疑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和关心的课题。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和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和中国跨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关系,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在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我国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而提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关系的认识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一般应包括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或状态的质量两大方面的内容。教育工作质量包括教育的基础设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项工作的质量。它是保证学生发展质量的基本条件。学生发展质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态达到特定的教育标准或规格的程度。因而,教育质量应最终体现在学生发展的质量上,学生发展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 办学效益是指经营学校的效果和收益。理论上讲,办学效益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办学效益包括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狭义的办学效益指办学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中,人们一般是从狭义的角度使用办学效益概念。“办学效益”概念是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针对“穷国办大教育”的中国国情而提出的。应该指出,“办学效益”概念与西方教育研究中早就提出的“教育收益”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西方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收益”是指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探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对个人就业、收入方面的影响,与我们所说的办学的“社会效益”概念有相近之处。在我国,人们目前一般意义上所使用的“办学效益”概念主要是指办学的经济效益,是从教育经营的角度强调学校在一定量的教育投入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规模和科学管理等,求得最大的人才产出。可见“办学效益”的这一概念内涵在“教育收益”概念中是没有的。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提出的“办学效益”概念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办学效益”主要是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的经济效益。 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关于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二者关系的认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办学效益中包括质量效益,尽可能地降低办学成本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是办学效益集中完整的体现。因而,“办学效益”可替代“教育质量”成为评价办学水平的最终标准。(注:石性刚“办学效益论”,《江西教育科研》1997年第1期。) 另外一种相关的看法认为:教育效益是教育领域一切活动的唯一依据,提高和实现教育效益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因而,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应推行效益导向型教育。(注:杨明“效益导向型教育初探”,《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还有一种看法认为: 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有联系,但教育质量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办学效益,教育质量高也不等于办学效益就好,质量是效益的前提,效益要通过质量等因素来体现。(注:郭利萍“教育应无条件提高质量与效益”,《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2期。) 上述几种看法产生分歧的原因来自于对办学效益内涵与外延的不同理解,“办学效益替代教育质量成为评价办学水平的最终标准”的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办学效益,把教育质量包含在办学效益概念之中;同样,“效益导向型教育”把教育效益作为教育活动的最高范畴和绝对规律,以社会效益为主,追求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教育质量是在教育效益中得到体现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承认质量与效益的联系,认为质量是效益的前提,但从狭义的办学效益角度来看,质量又不简单地等同于效益。 任何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人们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使用办学效益概念的,强调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讲究办学的成本——效益,使一定量的教育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是内在统一的、外在有别的两个概念。我们认为,在当前中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应注重办学的成本——效益观,把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两大指标。长期以来,受各种教育内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单纯地把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并且在实践中又片面理解教育质量,单纯以学生政治品德表现好坏(如文革中)或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如应试教育中)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质量具有综合性。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状况作为论断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即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除端正质量观外,还应把办学效益提到与教育质量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学校办学必须核算成本,力争以较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产出,获得最大的办学经济效益。这是教育产业观和“穷国办大教育”的严酷现实对学校办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很多学校辩证处理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关系,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如有一所学校在总结他们迅速崛起的经验时说:“一切围绕教学转,教学围绕质量转,质量围绕效益转”。这所学校用办学效益带动教育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注:王鸿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站在跨世纪高度筹划加快发展新举措”,《天津教育报》1997年11月6日。) 二、对我国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教育质量危机不是危言耸听 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是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如果说1968年库姆斯(Philip H.Coombs)出版第一本《世界教育危机》,指出一味地机械追求数量发展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呼吁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时,人们对其使用“教育危机”一词还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的话,八十年代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道德滑坡、中小学学生厌学、学生学业失败率的增加、各种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等,教育质量下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不得不考虑的严重事实,“教育危机”一词也为世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