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22)08-0003-09 DOI:10.20013/j.cnki.ICE.2022.08.01 2022年,中国是金砖国家的轮值主席国,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也于5月26日以视频形式举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鸿沟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加上金砖五国差异巨大,金砖合作结构松散,西方国家“金砖褪色”的论调开始抬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真的失去了存在价值和意义吗?面对当前国际形势,金砖国家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本文首先概述西方对金砖国家的批评,然后回顾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出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是金砖国家的立足之本。以此为出发点,本文提出金砖国家教育合作的四项原则与三项行动建议,力求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一、来自西方的批评 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组成的“金砖国家”(BRIC)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当时,金砖国家主要是一个经济领域的设想。四国的经济都在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研究者们乐观预计,到2030年,金砖四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1],奥尼尔关注这四个国家也主要是考虑到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投资和四国股票市场的潜力。[2]2009年,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第一次峰会,金砖国家由此从设想转变为现实,代表不同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力图在国际金融制度改革中发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3]2011年,南非(South Africa)成为金砖家族中的新成员,金砖国家的缩写因此改为“BRICS”。南非的加入使金砖国家覆盖了全球约42%的人口、30%的国土面积、23%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18%的全球贸易。[4]单是这庞大的体量,就足以使金砖国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更重要的是,选择南非而不是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等经济规模更大、经济增长更快的国家,体现出金砖国家从新兴经济体的集合转变成一种地缘政治安排。[5]现在,每一个金砖成员都是其所在地区的领袖,金砖国家由此成为四大洲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团体。 金砖国家自诞生之日起,怀疑之声便不绝于耳,近年来的批评更是愈加尖锐。2021年“金砖国家”概念提出20周年时,奥尼尔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文指出,金砖国家令人失望。[6]西方国家对金砖的质疑,原因大致如下:第一,经济要素是五国成为“金砖”的关键,但2010年之后,五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回暖[7],这是西方对“金砖褪色”的最根本指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受疫苗分配不均的影响,巴西、南非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感染人数持续增加,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不如发达国家,南北贫富差距再次拉大。[8]目前,金砖五国都不同程度地面对如何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有人甚至预计,下一次全球经济冲击的震中便是金砖国家。[9] 第二,遥远的地理间隔造成五国在历史、文化、制度、国情等方面明显的异质性,相互间的差异远大于相似之处。各国面对不同的挑战,为实现不同的核心利益,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难以形成合力。例如,在当前美国主导的信用评级体系中,印度的信用评级较低。当印度提出建立金砖国家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时,却遭到了其他金砖国家的反对,因为这些国家在现有体系中表现优异,是既有制度的获益者。其他许多设想中的金砖项目,如铺设金砖国家海底电缆、签署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等,也均以失败告终。[10]而且,五国作为地区大国,都推出了以自身为主的外交战略,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和印度的“季风计划”[11],使得五国在某些方面竞争大于合作。 第三,金砖国家不是一个国际组织,而是一个论坛性的对话平台,它结构松散,既没有自己的总部和秘书处,也没有缔结正式条约[12],每年多是发表一些宣言,缺乏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方案。[13]尽管金砖国家反对“二战”后由发达国家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世界规则。金砖国家也因此被视为徒有口号的“清谈馆”,无法与七国集团(G7)①和欧盟媲美。[14] 第四,五国都有着大国崛起和复兴的梦想,但相互之间国力差异巨大,影响了五国的战略互信。例如,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在经济力量上极不平衡。有南非学者称,单是中国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了整个南非。[15]这让其他国家担心中国在金砖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国家之间时有摩擦。 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学者归结说,五国唯一的共同之处便是对西方构建的世界秩序的不满。[16]除此之外,五国都以本国利益为重,无法面对西方做出一致的回应。[17]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也许来自对2000-2018年间联合国大会讨论的633份决议草案的研究。有学者发现,即便在金砖国家机制成立以后,金砖国家间的合作也没有任何加强,五国从未像欧盟那样共同提出过一项决议。[18]有人形象地把金砖五国比作汽车上的五位乘客,虽然同乘一辆车,却都想去往不同的地方。[19]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会不会因经济褪色、共同行动力不足等问题而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下文回顾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以期从源头上寻找这一机制的立足之本。 二、金砖国家的立足之本 如前所述,金砖国家的概念始于2001年,之所以到2009年才从概念走向现实,反映的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中,后者的不甘与奋进。1980-2008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2%上升到37%,发达国家的相应比例则从68%下降到57%。加上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2008年,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1%,发达国家仅占13%),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年,美国等发达国家遭受了75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力量对比的天平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20]但当时,全球金融治理的格局并未相应改变,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领袖仍然来自发达国家,后者的配额改革进展缓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其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