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中国近代海关研究70年(1949-2019)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一峰,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0-422x(2020)01-0097-13

       一、引言

       中国近代海关以清咸丰四年(1854)新式江海关在上海的创立肇始,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大陆为人民海关所取代,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究其研究则始自清末民初,由海关内部外籍高级关员肇端。此后,随着民国时期民族主义浪潮的汹涌,关税自主呼声的四起,国人对近代海关的关注和研究日渐兴盛。新中国建立后,除了对部分海关档案资料的编译出版,对部分外国学者相关著作的译介之外,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海关的研究几无进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改革开放,才令这一研究领域焕发出缤纷的光彩,呈现百花盛开的欣欣景象。由此,我们可以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近代海关研究划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近20余年来,史学界已有多种综述性文章问世,对各个阶段的研究状况给以不同侧面的总结。①本文则拟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团队、资料建设和学术成果三大方面,对新中国70年来的研究状况给以全方位的检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提出个人的一得之见。为了更清晰显现这一历史时期近代中国海关历史研究的变化,我们对此前的研究状况也给予简要回溯。

       二、研究队伍的形成、扩展及其活动

       最早对中国近代海关产生研究兴趣的是海关内部的一些外籍高级关员。其中以美籍汉学家马士最为闻名遐迩。1910年至1918年,马士出版了他的三卷本的名著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②该书以较大篇幅叙述了近代海关产生和发展概貌。事实上,依马士自己的说法,他撰写该书,“最初的念头就是想使赫德爵士和他所组织的那个伟大的中国海关成为全书的核心,并且就拿他们作为线索来编写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历史”。③除马士外,魏尔特、班思德、高柳松一郎等一些海关外籍要员也都曾撰写出版了相关著作。④

       大约与此同时及稍后,由于民国肇建,民族主义思潮汹涌,国人中一批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因力争关税自主而关注海关,相关研究应声而起。1915年黄序鵷撰写的《海关通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掀开了国人研究近代海关的序幕。此后,杨德森、贾士毅、金葆光、华民、周念明和汤象龙等人均有论著问世。⑤

       新中国成立后,或许由于人民海关的建立,关税自主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近代海关淡出学者的视野。除了个别研究财政史的学者有所关注之外,几乎未见有学者以近代海关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直到改革开放,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一支规模颇为可观的研究队伍才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海关研究引人瞩目的成果之一。这支研究队伍由专业研究群体和业余研究群体构成,主要来自三种组织: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二是海关系统尤其是海关学会,三是各地档案馆系统。

       作为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的开拓者,陈诗启先生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就一直关切研究队伍的建设。1985年,他开始招收中国近代海关史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新生的研究力量。同年11月,在他的努力推动下,由厦门大学和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海关学会联合成立了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志在凝集各方研究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推进中国海关史的研究。这是国内第一家海关历史研究专门机构,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研究中心成立后,一方面稳步推进研究工作,整理发掘海关档案资料,翻译介绍海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出版《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译著》丛书,撰写学术论著,另一方面则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广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学术机构或组织,联合召开了三次中国海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海关与中国近代化、海关制度演化、海关档案资料的利用、海关人物研究、海关与地区政治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并藉此逐渐集结起研究队伍。⑥

       在早期研究队伍的形成中,成立于1985年8月间的中国海关学会功不可没。该学会是海关总署属下的一个学术团体,推动海关史研究是其宗旨之一。该学会总会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大连、南京、哈尔滨等地设有分会,并在大多数地方海关内设立学会小组,是一个覆盖全国海关系统的学术团体。学会成立翌年,就创办了《海关研究》这一学术刊物,开辟了海关史研究专栏,定期发表同人的研究成果,并在短短几年内,出版了3辑《中国海关历史丛书》。更值得一提的是,海关学会成立后,立即着手大力推动各地海关志的编写。至1993年年底,全国有编志任务的47个海关大多已完成关志初稿。随后陆续出版了汕头、福州、厦门、九龙、拱北、青岛、芜湖、天津、南京等海关志。各地海关学会为及时、有效开展编志工作,组织了编志小组,集结起一批由老中青海关在职或退休职员组成的研究队伍,构成海关史研究业余队伍的主力军。这支人数众多、规模甚大的研究编志队伍,在挖掘整理海关档案资料、开展海关史研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特色。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地海关志编写相继完成后,编写小组随之解散,但海关史研究一直是海关学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学会的组织和推动下,不仅相继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海关档案资料,编写了《海关百科全书》⑦和6卷本的《海关通志》,⑧而且发表了大批学术论文,有力地拓展了中国近代海关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