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现代性及其当代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成文,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9)。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古典的现代性”指的是通过古典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来克服现代性危机的思路,在西方以人文主义传统为代表。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经历了从学术活动、教育理念到社会批判思潮的一系列转化,并且在18、19世纪的现代性批判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英国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借助现代哲学和艺术史理论的思想资源,实践了一种倚重艺术史的人文主义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的现代性思想。今天,克拉克及其所代表的古典现代性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文化现代性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当下的人文主义教育。


期刊代号:J0
分类名称:艺术学理论
复印期号:2018 年 02 期

字号:

      作为一个热议的话题,现代性在当下中国和西方的争辩与讨论仍不绝于耳。在诸多现代性理论中,一种“启蒙现代性”与“浪漫现代性”①(也称“文化现代性”或“审美现代性”)的二元张力论最有影响。这一观点认为审美现代性既是启蒙现代性的产物,也是批判和对抗启蒙现代性的有力武器。然而,在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艺术实践中,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也日渐紧张。②哈贝马斯曾呼吁一种审美现代性的替代方案,以避免否弃现代性或匆忙接受后现代性的做法。③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始终存在着“另一种选择”,即“古典的现代性”(classical modernity),且近年来逐渐受到西方学界的重视。④本文力图对古典现代性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以英国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1983)为切入点,通过克拉克对古典现代性的继承与发展揭示其当代意义。

      一、古典的现代性与人文主义传统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一直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启蒙的理性精神被无限放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在现代化进程中达致危险的程度,进而导致了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人的生存问题。针对启蒙现代性以及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后果,西方思想界提出了种种文化现代性方案,试图以文化或艺术来克服、批判、矫正其负面效应。

      本文所论述的“古典的现代性”指的是一种通过古典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来克服现代性弊病的思路。在西方,它的代表是人文主义传统,这一传统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在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一直在西方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注重对古代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从古典文化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它也重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力图以教育来发展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完善。18世纪以来,古典人文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现代性批判思潮,蕴含在歌德、席勒、马修·阿诺德、约翰·罗斯金等人的思想之中,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一思潮至今没有中断,其中英国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的贡献不容忽视。在中国,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学者的思想中发现类似的精神气质,例如以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梁漱溟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学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崇西方文明、激进地否定和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中,这些学者借鉴西方哲学理论,力图在中西思想的对话、协商和融合中对儒家思想进行现代转化,既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也试图回应现代性危机。⑤

      古典的现代性有时被冠以文化保守主义,这其实是一种误识。准确地说,它是一种温和的文化现代性方案,即坚持文化传统在当下的连续性,立足历史来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隔断与过去的关联而狂奔未来。必须强调的是,古典的现代性也截然不同于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复古主义,它的目的不是恢复那些已经失去活力的、早已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相脱节的古代礼仪制度,而是强调在阅读和学习古代经典的过程中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逐渐建立起一个立足于当下语境且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传统。或者以林毓生的话来说,这应该是一个“丰富而有生机的传统”。⑥更进一步说,真正的传统其实并不存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传统通常是后人的发明创造。正如霍布斯鲍姆所言,传统是不断被发明出来的,每个时代的人总是根据时代情境重新调整自己与传统的关系,以回应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新形势。⑦总之,传统是不断生成的,而非给定的事实;不是已死的过去,而是在与现代的碰撞和对话中保持自身的活力。

      作为古典现代性核心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同样不是一个封闭的、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有生机的文化传统。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⑧(humanities)发展到19世纪的“人文主义”(humanism),各个时期的思想家不断对它的内容、形式和功用进行创造性转化。根据克里斯特勒的考察,14、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人文学者”(humanist)这一概念,指的是“人文学科”的教授和学生,他们提倡学习和模仿古代文化遗产,引领了一场学术和文学运动。由于其基础是教育,因此也促使古希腊-罗马的教育理念再度受到重视,即通过古典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品德,使人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19世纪初,德国学者和教育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概念,用以指文艺复兴对古典学术和古典教育的强调。⑨事实上,19世纪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乃是现代性的产物。这一时期,以洪堡为代表的德国学者意识到现代性对古典人文主义的冲击,试图对其进行变革。一方面,他们对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做出调整,在拉丁语、希腊语和古代经典之外增加了德语、数学等其他学科,为西方通识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们也促成了人文“教化”(buildung)观念的形成,强调对古代经典的学习应从追求外在价值转变为培育内在心智,通过自我修养来达致个体存在的完整性。正如当代学者范博梅尔所言,洪堡等人试图通过古典人文主义的现代转化来对抗时代的功利主义趋势,是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性回应。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