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投入状况

作 者:

作者简介:
汤育好 国家统计局社科司

原文出处:
中国国情国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增加。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的教育投入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但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投入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较突出;东、中、西部教育投入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

      一、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增加

      进入90年代,我国教育总投入有了较大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1991-1995年全国教育投入累计为5983.4亿元,年均投入1197亿元;1995年当年投入1878亿元,是1990年的2.92倍;五年年均增长率为21.5%,比“七五”时期年均增长率高出7.3个百分点。其中1994、1995两年的投入合计为3366.7亿元,占五年投入总量的56.3%。

      教育投入的较快增长,促进了“八五”期间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到“八五”末期全国已有1025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超过全国总县数的三分之一,占全国人口地区的36.2%;1995年各级各类在校生达到22622万人,比1990年增长28.6%。与1990年相比,小学入学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达到98.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达到90.8%;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比1991年增长18.7%,危房面积下降24%,危房率下降1个百分点。各级在校学生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6.25%,比1990年的15.35%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二、不同类别教育吸收经费的渠道显著不同

      从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看,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对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和成人教育的投入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1。在全国教育投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投入于各级普通教育,而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则更多地依靠其他来源的投入。以1994年为例,对普通高校、中学和小学的投入中,财政性投入所占比重为80%,高于全国投入总量中财政性投入所占比重5个百分点。其中又尤以对高校经费投入中财政性投入所占的比例最高达85.6%。而对成人高、中等教育的投入则以企业投入占比例较高。非财政性投入中,捐集资办学的主要投向是普通中小学,占全部捐集资办学投入的89.4%,其中投向农村小学的比例占到总计的38.4%。

      从事业性支出和基建投资分项支出看,1995年事业性投入占总投入的83.6%,在财政性投入中比例更高占92.9%。预算外投入中事业性支出比例较低。学杂费支出主要用于事业性支出,占88.9%,社会捐集资用于基建支出的比例为60%。

      从事业性支出中的个人部分和公用部分看,预算内支出中个人部分占到80%,公用部分占约20%。

      三、教育投入水平依然较低,经费短缺的矛盾仍较突出

      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教育投入增长幅度较快,但总体投入水平较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由于我国学龄人口绝对数庞大且逐年增加,在校生数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物价升幅高,教职员工工资调整等因素,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经费短缺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1.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1-1995年间,我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1985年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7%,其中发达国家为6.1%,发展中国家为4%,均高于我国目前的水平。以生均教育经费与GDP的比重计算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近几年也徘徊不前。1991-1995年我国的平均生均经费指数为0.181,低于1990年的0.202;1995年人均GDP比1994年增长27%,而生均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21%。

      进入90年代以来,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提高,1995年比199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到22.8%。

      2.生均教育投入水平较低。尽管90年代以来教育投入总量增长幅度较大,但由于在校生人数近几年继续增加,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均教育投入的增长十分有限,生均投入的实际水平仍然较低。

      由于生均教育投入短缺,绝大部分新增教育经费用于教师工资补助等个人部分,公用经费所占比重下降,公用经费仍很紧张。这一问题在农村中小学中最为突出,1995年农村初中和小学的财政预算内事业经费中公用部分所占比重仅为9.9%和6.2%。

      四、地区间教育投入水平差距扩大,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三个地区人均GDP之比从1978年的1:0.67:0.54扩大到1995年的1:0.51:0.41。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反映在教育投入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距。

      从分担地区的教育总投入看,东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增长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1990年预算内教育经费东、中、西部之比为1:0.63:0.55,1995年这一比例扩大为1:0.50:0.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