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教育”与“教育的贫困”

——兼论教育改革的方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改革是一种社会大潮。但现实的教育改革往往陷入“改革之改革”的怪圈,某一具体的改革可能取得成功,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和滞后效应又使得这种改革陷入更大的被动,从而导致巨大的“教育浪费”。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我们尚未系统地认识“贫困的教育”现象,尤其没有全面地识别“教育的贫困”问题。以往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常过于偏重外部因素对教育系统的制约及影响。这种分析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从辩证角度看,似乎有些简单和片面,如若把视角转向教育系统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新问题,形成一种新看法。

      一

      “贫困的教育”指向于表象剖析,讨论的是现行教育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事实上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本世纪以来,国家和民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莫过于教育。关于教育的期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系统现实中所能承受的能力。诚如《学会生存》所云:“很多国家认为,现代人的教育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而所有的国家都认为,它又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①]

      60年代以来,这样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已被付诸较多的讨论。不少学者开始识别出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存在着某些消极影响。这一时期开展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多项国际比较研究,特别使得类似“教育是一把两刃的剑”这样的观点成为一种共识。[②]问题是教育系统所面临的种种贫困现象尚未得到更深入和更全面的探讨,从而使许多针对教育问题的改革,难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惑中。

      “贫困的教育”现象可归纳为两方面,即外显的贫困和内隐的贫困。

      外显的贫困是指教育系统难以满足或实现外部社会系统的需求,这种现象也可称为教育的“负效应”。近几十年来,社会和个体对教育的需要或需求,不管是从时间的维度分析,如要求教育有助于对过去的继承与批判,对现实的改革与适应以及对未来的准备与发展;还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如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体等等对教育的期望,都在日益猛增。然而,在日益增长的需求复杂性和教育对付这种复杂性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现实教育的功能与社会革新、个体发展的厚望相比,显得十分单调和贫乏。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未必真正满足或实现了社会大系统的需要。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现实的教育同时也表现为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最明显的是喀麦隆和刚果的情况);[③]教育有助于人们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的提高,而现实的教育往往又隐含着德育方面的不少问题;教育有益于宏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有利于发展新型的文化,同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现实的教育同时也孕育了自我否定、失落及崇洋媚外的心态。凡此种种,未必可完全归咎于教育,但教育确实未能满足社会大系统的需求,却是明证。

      第二,教育并未为每一不同的个体展示一个崭新的前景。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的最高目标。在当前,确实很难苛求教育系统实现这一最高目标。但是我们确信:教育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学校教育为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作准备,个体的未来几乎取决于教育等等。不过,现实中的教育即使在这些方面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1)社会对学校毕业生的强烈批评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困难;(2)充满紧张、竞争和困惑的学校生活为主要因素导致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3)过度的专业化教育导致“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④]的对立,以致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专业的学习难以沟通,这不仅是个体本身的片面发展问题,而且特别影响着科学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内隐的贫困是指教育系统在维持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内部问题。教育发展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改革总是指向于不断的调整乃至重建自身系统。问题是,教育改革旨在消除教育的外显贫困,使之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而在调整自身系统的过程中,恰恰又引发出教育系统的维持和发展问题。教育的内隐贫困和外显贫困既相互交织,又相互影响。实际上,教育系统的内部问题并非仅仅表现为与外部社会系统的矛盾,更主要的是它已经表现为如何维持和建设自身系统的困难。具体而言,也归纳为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系统的自身失序。教育的结构性失调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教育既是在适应社会需求与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为不适应社会与个体之需。面对迅速变迁的社会现实以及日益增长的社会与个体需求,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出宏观失控,而旨在调整结构的改革又使得某一最紧迫问题的“解决”演化为新的更大的问题,从而造成教育失调成为一种长期的问题。而如何处理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可能是其中最经常性的困难。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潮流和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南,但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脱节、矛盾、甚至分离仍然十分明显。教育系统的失序还体现为学校教育实际追求的目标与理想目标之间的严重脱节,致使具体教育系统在某些“指挥棒”(如升学率)的指引下走上片面发展的轨道,并引起恶性循环,破坏了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分歧、冲突乃至对立,是教育失序的第三种表现。

      第二,生源问题和“教育死亡率”[⑤]的并行不悖。入学率和毕业率已成为衡量教育系统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具体教育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突出的生源问题,例如普及教育难以完全彻底实施,以及优秀生源的外流(尤其表现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日趋下降的录取线和选择优秀生源的困难,几乎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等;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死亡率在日渐升高,退学率、辍学率和流生率在不断升高,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重要问题,同样是发达国家的常见现象。因此,怎样确保生源,怎样消除教育死亡率,已成为维持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