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15)03-0067-05 海禁是封建王朝禁止或严格限制私人商船出海贸易与外国商船的进口贸易的政策。清代沿袭明代海禁政策且较明代更加严格。传统意义上的清代海禁,通过顺治十二年(1655)颁布的《禁海令》和康熙十七年(1678)重申的《迁海令》确立并进一步明晰,其间共有5次“禁海令”和3次“迁界令”。“禁海”、“迁界”、“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多项政策和措施对清代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1848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清朝延续近200年的海禁政策才宣告结束。 关于实行海禁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防范西方殖民者在中国的骚扰和劫掠,防止外患引起内乱。正如马克思所言,“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①。马克思的观点,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并成为表述清朝对外关系内容的主流意见,清朝在鸦片战争以前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政策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②。对于海禁影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认为,“海禁造成的恶果,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对外贸易”③。有学者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清初的海禁时间很短,其施行的结果也并没有中断和严重减少海外贸易”,“海禁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是和历史实际不符合的”④。以上对于海禁政策的成因和影响的认识,大多立足于历史、政治的视角,本文将主要运用道格拉斯诺思所开创的新经济史学的研究范式来解释海禁这一对清代对外贸易影响深远的政策为何出现,为何几经“解禁”,仍能从清初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 一、实施海禁政策的动因及对外贸易中的各方利益博弈 海禁政策抑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学界的共识,甚至很多清代学者也对开海和对外贸易表达了积极的态度。魏源就主张开展正常的对外贸易,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⑤。即使在鸦片战争之后,他也认为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清政府决定停止对英一切贸易是一个重大的失策⑥,因为“激变绝不由缴烟,而由于停贸易”⑦,还得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⑧的结论。《富民说》的作者马建忠也认为对外贸易是一国的“求富之源”,并提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者利,通商而出口或等于进口者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者不利”⑨的重商主义观点。清朝统治者也认识到禁海迁界,使“滨海居民,海盐、蚕织、耕获之利,咸失其业”的危害,以及复界开海贸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出海贸易,薄征其税,不至累民,可充闽粤兵饷”的好处⑩。然而,在清政府平定台湾之后,虽短暂开放过海禁,但禁海令的阴云一直笼罩在清代对外贸易的历史上。 如果说清初禁海是为了防范“抗清斗争”,然而在清朝最繁荣鼎盛的110多年中,海禁政策依旧曲折反复的原因有三。一是清朝统治者忌惮外商来华经商别有居心,并且对外贸易也会瓦解封建王朝的基石——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二是错误地低估了对外贸易能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正如乾隆致英王的文书中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缘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1),嘉庆帝也曾在上谕中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物货哉”(12);三是统治者忽视了沿海民众的利益,严重打击了本国民间对外贸易的能力。 下面就用构造博弈论模型来进一步说明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完全废止海禁,博弈双方为清朝统治者和外商集团。
图中P为清政府实行开禁所能得到的政治利益,包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的资本入侵和通过垄断经营对外贸易所获取的利益。T为开放海禁所带来的全社会的福利增进,包括通过对外贸易所取得的资金、技术、知识。B为开海情况下外商通过对华贸易所取得的收益。C为海禁下外商来华贸易较开海情况下所多付出的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缴纳高于开海时期的关税以及走私的风险。清朝政府有两个选择:海禁与开海贸易。若选择海禁可以获得由海禁所带来的政治利益P,但却失去了开海所带来的福利增进T,反之若是选择开海,则会获得福利T而失去政治利益P。外商集团也有两种选择,选择继续倾销商品或者知难而退停止与中国的贸易。从外商的角度看,如果停止对华倾销商品,不仅不能赚取利益,而且也不能平衡因对以茶叶为首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而造成的贸易逆差。相反,如果坚持对华倾销,即使可能增加交易成本,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所获得的利益比所增加的成本要高得多,即B-C>0。所以坚持对华倾销是外商集团的“上策”,即一定会选择坚持对华贸易。而对清朝政府来说,需要考虑的是政治利益与开海利益孰轻孰重。由于政府过于重视政治利益而忽视了人民的福利,并且低估了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清朝政府错误的判断P>T,从而选择了禁海。可是,P在实际上很小,清政府的海禁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范外国资本主义海盗式掠夺的自卫性质,但却根本抵制不了资本主义的入侵活动,这种妄图与世隔绝来巩固自己统治的政策,是一种愚昧的落后政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