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不仅关注自己国家的教育发展,也期望本国的教育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并关注对他国成功经验的借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高信度、高质量的国际教育指标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目前多个国际组织在其年度出版物或报告中公布教育指标数据,建构教育指标体系。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全球教育要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等,这些报告和数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各个国家也同样注重本国的教育统计与分析,除了参与国际组织的教育数据填报,也定期出版自己的教育统计年鉴与发展报告等。例如,美国每年出版《美国教育统计摘要》、《美国教育状况》等。可以说,国际上有关教育指标、教育指标体系的研究热潮已经形成,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国际教育指标的选择与趋势 教育指标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教育指标的选择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通过总结国际教育指标发展变革的历程,可以发现国际教育指标的选择呈现一系列变化。 1.从关注规模数量转向强调质量和内涵发展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在教育发展的早期阶段,各国一般都把推进初等教育普及作为第一步目标,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在教育指标的选择上,则表现为首先往往关注对基本受教育权的保障,偏重教育普及、规模数量类指标。例如各级教育的在学规模、入学率、成人识字率等。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教育监测指标为例,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全球视野建构指标体系,一直致力于推动全民教育的实现。全民教育包括六个方面的目标:(1)扩大和改善学前教育,年度监测的代表指标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2)普及初等教育,年度监测的代表指标为小学净入学率;(3)满足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要,年度监测的代表指标为青年识字率;(4)提高成人扫盲水平,年度监测的代表指标为成人识字率;(5)促进教育领域的两性均等与平等,年度监测的代表指标为初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性别差异系数;(6)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年度监测的代表指标为五年级续读率、初等教育生师比。[1]在最初确定的18项核心指标中体现规模、数量类指标就有8项。例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人数比例、小学毛入学率、小学净入学率、成人识字率等,虽然也强调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但主要是条件保障和完成结果类间接指标,如小学教师合格率、生师比、五年级续读率等。 伴随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初等以及基础教育的普及,反映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指标的区分度逐渐降低,而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指标选择中有关质量的指标增多并细化,指标的内容也由教育条件保障类的简单比较过渡到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例如,代表发达国家教育水平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强调对教育成果类指标的关注,其开发、推广、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就是从考查学生学习成就的维度直接评价教育系统的质量,[2]该类评价指标也成为反映教育系统效力与成就的重要参考,这也与OECD教育指标建构的质量、公平、效力的价值追求相一致,通过直接的质量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教育系统的成效。 2.更加关注教育平等和机会公平 保障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对各国际组织教育指标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公平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维度,并在现代社会中愈加关注和重视。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认可的,“教育是所有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甚至是根本性的、内在的,不需要任何前提”。[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监测中,不仅设置了专门评价性别公平的目标维度和评价指标,还在其他目标维度中强调要关注弱势和处境不利的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和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其自2002年以来每年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有4个年度的主题专门论述公平问题,如《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3/4:性别与全民教育——向平等跃进》、《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9:消除不平等:治理缘何重要?》、《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0:普及到边缘化群体》、《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1:武装冲突区域教育》等。[4]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教育指标强调了贫困和性别平等,认为教育是削减贫困的重要手段,重视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其所有的教育指标几乎都设置分性别的指标以及指标的性别比,并对最贫穷和最富裕20%的人口指标值进行对比。[5]OECD的教育指标分析中也强调对公平的价值追求,表现为对弱势群体和移民群体的关注,同时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项目中专门考查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成绩、享有的教育资源的影响,并作为重要的公平指标比较各国社会公平程度,通过公平系数的变化追踪分析和判断各国政府在促进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效果。[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有关人类发展的内涵中特别强调了“公平”的成分,要求扩大平等,认为机遇、过程自由和公平的组合才是真正的人类发展,特别是将测量不平等与贫困的三种方法引入了人类发展报告的测量指标中,增加了不平等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性别不平等指数和多维贫困指数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