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内容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和学新(1966-),男,河南获嘉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乌焕焕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原文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内容提要:

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课程论研究及其关注主题的变化发展态势。我国课程论研究经历了从国外引进到本土创新的过程,总体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内容涉及到了课程论的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关注主题存在差异。课程改革与发展、课程结构与类型、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决策、领导与管理、课程本质等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程内容、课程论范畴和学科地位等方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细致,课程本质、课程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话语泛化现象。今后一个时期的课程论研究,应突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反思热点研究主题,加强薄弱研究主题,促进课程论研究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 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0)04-0060-08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研究从无到有,从弱小到不断壮大。尤其是随着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论研究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对课程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那么,课程论研究在我国的进展如何,有怎样的研究倾向和发展趋势,热点和冰点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这对更好地促进课程论研究的发展,进而为课程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和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客观、准确、系统地统计和分析课程论研究的变化态势,从而避免主观的臆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预先建立的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总体、资料样本和研究维度,设计类目表格与分析单元,然后按照制定的分析类目,以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研究内容做出系统的评判记录,并加以归类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做出描述性说明。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生成均采用Excel2003软件。

      2、样本来源

      为了全面把握课程论研究的发展概况,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工具,分别以检索项:“主题”;检索词:“课程”以及“课程论”;匹配:“模糊”两种检索方式为依据,对1978年1月至2009年12月核心期刊中的所有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有效论文1613篇(重复刊登的论文、政策宣传、信息动态、学术评价、会议综述、通知、书评、小资料等除外)。

      3、类目界定与分析单元

      本研究依据所检索文献的数量分布、发表年份和研究主题等几个方面为研究维度,其中研究主题为分析重点。为设计研究主题的分析类目,我们参考了廖哲勋、田慧生主编的《课程新论》以及李定仁、徐继存主编的《课程论研究二十年》两本著作的研究领域,初步确定出类目与子类目,随后向国内有关课程论专家征求意见,进行了调整与修改,最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内容分析的类目系统。在研究中,我们确定出13个类目,即课程论研究的内容主题。然后又进一步细化出23个子类目。详细情况与界定说明如表1所示。本研究的分析单元为检索到的每篇论文。通过认真分析每篇论文来查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

      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两个评判员对资料样本进行分析、评判。为确保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我们仅仅把两人一致认同的栏目(即检索到的文献)记录在表格中,否则,不予记录。这样既保证了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也免去了信度分析这一步骤。

      

      三、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相关研究文献的总体分析

      根据统计,1978年以来,课程论研究方面的相关论文数量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共刊载97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8.82篇。第二阶段(1989-1998年)共刊载255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25.50篇,各年相关论文数量均在16~36篇之间,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三阶段(1999-2009年)共刊载1261篇,平均每年发文114.64篇。其中,1999-2002年期间,各年论文数量几乎呈直线增长,上升趋势十分显著。2002-2009年期间,各年论文数量仍远远高于1999年之前。

      我们做出这种阶段划分的根据是:1989年陈侠《课程论》、钟启泉《现代课程论》等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课程论学科的诞生,揭开了我国课程论研究的新篇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正式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论研究进入了又一个新时期。学术队伍日益壮大,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此外,《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的创刊,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稿)》、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的相继颁布,1997年课程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各届课程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都在各个阶段直接刺激了相关论文量的上升,促进了课程论研究的发展。

      (二)研究主题总体内容分析

      图1是13类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分布统计,表2是各类主题研究内容的受关注程度,根据分析,我国课程论研究主题存在着冷热不均的现象,大体可分为热点研究主题、一般研究主题和薄弱研究主题三类。

      

      图1 各类研究主题论文数量分布统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