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7)08-0050-06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致力于研究出一种可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发展“新”理论——现代化理论,从时间过程、空间范围、领域特点、区域特征等方面提供示范和参考,逐渐从笼统的定性描述到明确的定量指标体系,20世纪60年代社会指标运动形成了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现代化的多种权威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育现代化指标多是作为社会指标的附属指标。一般来说,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的自然历史过程,它涵盖教育扩张、结构转换、质量提高、速度加快、效益增高、条件改善、成效扩大、平等和稳定程度提高等,多为软性内容,难以量化描述。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开始提出了一些衡量和比较各地教育发展状态的指标,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指标体系。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迫切需要参照发达国家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教育发展指标的描述来确定本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世界权威机构现代化指标体系或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对教育指标的设定是我们确定教育现代化指标的基本借鉴模式。 一、世界权威教育指标体系的比较 (一)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教育指标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A·英克尔斯提出了包括11个指标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当时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中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而制订,简洁地抓住了以工业化为代表的现代化主要特征,其指标和方法为后来许多研究和实践采用。其具体指标包括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15%;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5%;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超过70%;人口城市化水平为50%以上;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为2人以上;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0岁;婴儿死亡率为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以下等。现在看来,英克尔斯指标体系过于简单,不够完善,尤其教育指标只有二项,未成体系。
(二)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的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教育指标体系 世界银行从1978年以来每年发表《世界发展指标(报告)》,是以国家及其分类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环境、商业、技术指标的年度汇编,并据此提出世界发展趋势和建议。该报告更为世人重视的是其对是否发达国家类型的归类统计分析,偏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作为衡量的标准。如1998/1999年度就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世界各国和地区划分为低收入(785美元及以下)、中低收入(786~3125美元)、中高收入(3126~9655美元)、高收入(9656美元及以上)四类。世行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内容并非一成不变,也在不断完善,如2001年就把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程度精简为三类,并适度下调了人均GDP收入指标:高收入(人均9266美元以上)、中等收入(人均755~9266美元之间)、低收入(人均收入在755美元以下),但近年又恢复为4类。其他社会、环境、教育等均依据这个经济归类分别描述世界发展趋势,但并不明确指出一个具体的现代化标准。
(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指标体系 OECD教育指标体系是国际上监控教育发展状况的一种重要的依据。在社会指标运动影响下,OECD于1973年发表了“引导政府决策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报告,分6类、46个指标,用来衡量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OECD将市场经济中的供需模型运用于教育中,建立起了一个包括教育背景、成本、资源与学校过程、教育结果的指标系统,进行投入产出式分析。1991年OECD发表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共分为四个部分,按照“输入—过程—结果”的概念框架来组织:一是教育制度的人口、经济和社会背景等5个情景指标;二是教育的成本、资源和过程的21个指标;三是教育的产出等10个结果指标;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术语、注释和一些技术性的信息,总共36个指标。2002年,依据个体和国家的学习输出、形成学习输出的政策杠杆与政策环境、政策选择的先在或约束情景几个标准对指标进行修改,提出了四类领域的框架模式:A教育机构的输出和学习影响,B教育投入的财政资源,C获得教育、参与与进步,D学习环境与学校组织,共33个指标。2004年对A、C、D类指标作了调整,变为29个指标。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对教育从投入到产出进行描述和评价最为系统和最为深入的一种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每一指标都有大量翔实的数据、图表和对这些数据在深入分析基础上引申的认识,不仅可以看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教育的一般水平和发展趋势,也可以看出各个国家教育制度、管理和结构上的显著差异。
(四)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指标体系 UNESCO的教育指标体系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和通用的,每年出版《世界教育报告》,提供世界各国教育的数据和资料。该指标体系以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的关系为前提,强调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过程中,教育质量与公平是教育走向现代化中的重要性。 具体统计上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后非高等教育、第三级教育(即高等教育)与教育经费几种类别。ISCED97修改版把教育分成连续的六级:零级—学前教育,第1级-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第一阶段,第2级—初级中等教育或基础教育第二阶段,第3级—高级中等教育,第4级—非高等的中等后教育,第5级—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第6级—高等教育第二阶段(研究生阶段),其中第5级还细分为第5级A(相当于专科)、第5级B(相当于本科)。每一级的界定既有主要标准又有次要标准和补充标准。UNESCO的教育统计数据是按国家统计的,在分析中并不作价值判断,不确定教育现代化指标,在归类分析中一般按洲际分类或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分类而分成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