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的政治属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沈玉平,叶宁,浙江财经学院。(杭州 310018)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以往的财政学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财政运行,而没有用政治学来研究和揭示财政的政治属性,尤其是财政体制中的政治本质问题。因此,本文从揭示财政的政治属性出发,阐述了理想的财政体制框架结构,并剖析了我国现行财政运行中的相关问题及其根源,进而探讨了完善我国财政体制、促进公共财政建设的突破点——优化财权的配置。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财政学的另一视角:财政运行、财政体制的政治属性

      我国以往的财政体制改革都是围绕着上下级政府的收支(主要是收入)划分进行的。事实证明,这种针对经济利益分割的财政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可以说,中国的财政体制并没有真正规范和理顺。为了从财权分配层面建立起财政体制的基础,构建和完善科学的财政体制,必须充分认识其政治属性。财政体制是财政制度中的核心部分,也是财政体系运行的框架性基础,对整个财政体系的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观察整个财政运行的政治属性入手,来系统认识财政体制的政治属性。

      古今中外的财政思想家、理论家几乎都忽视了财政的政治属性。财政学作为完整的体系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富论》中用1/4的篇幅论述而建立起来的。但斯密的财政学理论是从经济属性方面阐述了税收收入、支出、预算、公债等财政政策,只是当阐述财政政策的公平主张时,才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但没有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财政活动的政治属性以及财政活动应遵循的政治方面的原则,更没有就财政体制研究阐明其政治属性。即财政体制中包含的财权分配问题——财政体制中的财权分配如何影响财政运行的方式、对政府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发展方向有何影响,甚至对财政体制问题没有专门的研究。斯密以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们基本上传承了斯密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观点,在财政的政治理论方面没有什么新建树与发展。

      到了社会政策学派时期,虽然面临的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财政学家们开始探讨财政政策中的社会改良目标,即强调财政的社会政策目标。但是,他们只是致力于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体系而进行财政收支政策设计而已,并没有揭露财政的政治属性。及至马克思主义的财政学家,这方面的认识才有所深入。马克思已经把财政学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尚未完成他的预定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已经把财政税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财政税收政策的剥削性,但马克思主义财政学家也没有系统阐述财政的政治属性问题。

      发展到当代所谓的正统财政学(大致应该从凯恩斯主义财政学算起)阶段,一般是在阐明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结合)之后,主要是围绕财政税收政策中所包含的效率、公平两个层面展开其理论体系:就效率层面而言,第一,主要是阐述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优化配置——解决财政总量规模问题。第二,主要阐述已经集中起来的公共资源在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结构上的优化配置——解决财政支出结构如何优化以促进国民福利的最大化问题。就公平层面而言,主要论述税收负担应该如何向各个社会成员分配,财政支出中应该建立怎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缩小由市场缺陷所酿成的分配不公平程度。而且,纵观财政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正统财政学中越来越淡化财政的政治属性,财政的政治属性几乎从正统财政学视野中消失。

      对财政的政治属性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初衷是用市场的自由选择机制模拟政府决策过程,试图探索通过居民选择的规则以确保所有居民最大福利的实现。而开始与财政学相结合的标志性界碑还是詹姆斯·M·布凯南与戈登·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和获得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作《民主财政论》。此后,在西方财政学中日益广泛而深入地渗入了公共选择理论,不少著作甚至将公共选择理论与公共财政相提并论,其教科书的书名就称为《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Choice》。公共选择理论融入到财政学后开启了财政学研究的新天地,它对财政学的贡献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出了政府财政运行中的社会阶层利益关系,以及由这些利益关系可能导致的社会矛盾冲突直至社会动荡不稳,并探讨了协调这些利益关系的政治决策机制和财政政策。二是探讨阐述了财政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民主机制,虽然这一机制实现和保障的是有关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但就其自身性质来说是政治过程。这种民主的“公共选择”机制正是公共财政的本质所在。可以说,财政政策目标的公共利益与财政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公共选择机制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唯有这两者的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现实的公共财政。如果忽略公共选择理论渗透到公共财政理论中,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公共财政政策的价值目标选择及其实现机制这一财政学理论的根本性革命性变化和发展,就会导致财政学只注意研究公共资源如何优化这样的经济主题,这就难免显得落后而片面了。并将误导财政政策制定者以狭隘的眼光只致力于解决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问题,而不注意研究实现公共利益目标的现实决策机制。从这个角度讲,以往的财政学似乎称之为财政经济学更合适(事实上,以前也确有学者将相同的学术体系的财政学、税收学以《公共经济学》、《税收经济学》名义出版)。本文强调财政学理论必须注重研究阐述财政的政治属性,就是期望揭示财政政策中所包含的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并探讨其协调的科学途径。

      有学者指出:“预算改革实质上是政治体制改革,是重新构造用于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的制衡结构,构造新的政治与行政程序”①。还有学者阐述了政府财政活动必须受制于民主意志,政府的财权必须以市场的产权为基础②。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国内一些学者开始重视从政治学角度研究政府财政,提出了宪政财政理论。但是,现有的财政理论仍未明确指出和论述财政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尤其是在财政体制中,其政治属性更居于主导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