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本质主义已成时尚的今天,何以还要谈文学的“本质”?在今天,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激进的理论世界,“本质”成了过街老鼠,谈本质者显得老旧;而在日常生活中,“本质”一词的使用率仍然很高,其实质性内涵大家心知肚明,其实践效用也有目共睹。也许,这里有我们再谈文学本质的理由;也许,“本质”一词的力量在我们理论的视野之外。 本质主义(essentialism)的“本质”观源于柏拉图的理式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种类定义论,本质被看作某种事物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种类的事物之共型(eidos,idea)或必然规定性。“本质主义”将这样一种本质观“主义化”了,即将它绝对化和普遍化了。事实上,西方历史上还有别的“本质”观。反本质主义不是要反掉“本质”这个语词,而是要打破对它进行“主义化”的专断,从而敞开“本质”这一语词的多元语意维度,并限定它有效的语用范围。 (一)文学的家族特征与价值本质 文学没有本质主义的“本质”,即没有内在的共型与规定性。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文学”是一个“家族”。文学的“家族相似性”使我们将一些具有相关特征的现象(诗歌、小说、戏剧、美文等)通称为“文学”。这些特征有用韵、分行排列、讲故事、虚构、修辞、戏剧性、作家签名、由文学机构出版等等。 文学是一个家族而非一个种类,因此,文学的内部关联是家族相似性关联而非种类共性关联。不过,文学虽然没有作为种类共性的“实然性本质”,但却有作为价值形态的“应然性本质”。文学是人特有的精神性活动,人的精神性活动就其根本而言是确立价值的活动。以尼采之见,“价值”指人的生存条件,如此之条件不是指自然条件,而是指使某种存在者生成为真正的人的观念性条件,确切地说,是指人生的方向、目的与意义。换言之,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价值”则是使人得以生成为人的生存论条件。因此,从根本上看,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固有的族类规定性,而是人在价值确立的过程中设定起来的东西,他的本质与其确立或信赖的价值一体相关。 如果说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在其最高目的和基本目的上都是对生存价值的确立,那么,文学也不例外。作为人确立生存价值的精神性活动,文学没有什么先在的种类本质,它的本质是在为人的生存确立价值或创造条件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文学的本质当在价值论与生存论的关联上来思考,或在生存价值论的视域中来思考。就此而言,文学的“本质”就是使文学活动在生存价值的确立上区别于其他的精神活动的东西。 (二)文学本质论的方法论原则 有两种流俗的观点,一是将文学特征混同于文学本质;二是将文学特征看作文学本质的现象。上述观点严重地妨碍我们对文学本质的思考。 文学的特征与本质都是文学事实,但文学特征被认为是一种与人的生存价值无关的事实,比如“用韵”;文学本质则被认为是与人的生存价值密切相关的事实,比如“摹仿”。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诗的“摹仿”是一种本质性的事实,而“用韵”则是非本质的事实。何以如此?由亚氏的论断我们可以推出以下理由:诗以摹仿个别的方式呈现一般,“一般”即真,真是人的生存条件。诗的摹仿与人确立自己的生存价值有关,而用韵则与此无关,尽管后者具有某种动听悦耳的价值,但这种价值并不在根本上影响人的生存(即它不是一种生存论价值),因此,绝不能从是否用韵来判断什么是本质的诗①。换句话说,是否用韵只是用来辨认一个文本是否具有诗性特征和美学价值的标准,而是否摹仿则是用来考察一个文本是否具有诗性本质和生存论价值(当然也包括美学价值)的标准。由此,我认为,文学特征论的方法论原则是事实描述与美学分析的结合,它要描述被我们通常称为文学的现象具有哪些显而易见的特征并分析其美学价值;而文学本质论的方法论原则是生存价值论决断—美学分析—事实描述的统一,它要从生存价值论的角度确认本质性的文学现象,分析其美学内涵并描述其事实。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文学本质论在方法论运用上的典范,其潜在的生存价值论决断是:“真”是人生存的根本价值,诗性摹仿是真得以揭示的方式之一;其美学分析是:诗以摹仿个别的方式揭示一般,它既不同于历史也有别于哲学,诗的摹仿是美学的,即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其事实描述是《诗学》中的相关个例。在亚里士多德的诗歌本质论中,至关重要的是生存论决断。试想,如果改变这种决断或这种决断的内容,其诗歌本质论的面貌还会是这样吗? 由此看来,对文学本质的确定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有事实性依据(回到文学的事实本身,不能凭空玄想或从某个形而上学的最高概念推出来);2.有美学理据(该文学事实必须具有美学价值);3.有生存价值论根据(该文学事实必须具有生存价值论上的正当,也就是说,不是任何文学事实都可以成为本质性的文学事实)。这三个条件在逻辑上是倒过来的。于是,文学本质论的问题“文学是什么?”可以分解为三个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回答路向:(1)在生存价值论上回答文学“是”什么;由此制约(2)在美学上回答文学“是”什么;由此制约(3)在事实上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的本质是由这三个维度构成的,其中(1)是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