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卢乃桂,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讲座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

原文出处:
开放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的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教师专业化问题,所以提出这一问题的背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了“全民教育”的各项活动和中国教育改革。当前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体和全民发展的能力。因此,教育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的工作职能是要推动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实施。本文认为,“信息时代”的要求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人们对人才的特点有了新的理解,也证实了在教育儿童和青少年成为未来工作者和公民方面存在的不足。综观中国教育改革,它是一个被迫出现的过程,导致学校对教育改革的反应不灵敏。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支持改革,但是他们的效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认为,中国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具备应对改革的能力。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工作的本质及其关注的问题与教育改革的预期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即使通过行政命令、在职培训或者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也难以解决。本文认为,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要改革学生评价和选拔制度,从文化和社会层面上来思考教师职业,树立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6 期

字号:

      【修回日期】2007-01-10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2179(2007)02-0009-06

      从乔木提恩的“全民教育国际会议”(Jomtien,Thailand,1990)到达喀尔的“世界教育大会”(Dakar,Senegal,200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教育”活动都将教育看作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并认为教育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转型。2000年,“达喀尔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从各个层面提高教育质量,其主要策略是提高教师地位、道德和专业化水平,使其能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

      教师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对改革过程的了解,是教育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履行他们的职业责任和对学习者及社会的义务”(UNESCO,2000)。“教师新的角色”是,具有职业责任心,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的发展需要”。鉴于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方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样性,同时能够创建激励学生参与的学习环境”。(UNESCO,2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全民教育”运动是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旨在为世界范围的青年、儿童的基础教育和成人的扫盲及继续教育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其中涉及教育的质与量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也包括已有教育改革及知识信息时代对教育改革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的这些问题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教育改革者的认可。

      中国教育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出有益贡献。中国教育改革还认识到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对增强社会劳动力的必要性,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力能否转化为竞争力是预测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新型技术人才”不仅拥有技术能力,也拥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进行交流、合作、问题解决和适应改革的能力。(Levin,H.1998; Levin,H.)为了培育这种人才,学校应该转变教育方法,工业时代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满足社会对“新型技术人才”需具备的能力也因此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世纪之交,中国的内地、香港和台湾都曾发起过全面的课程改革。尽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各不相同,但“三地”都强调教与学的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这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技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好奇心,为可持续的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改革者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以考试为中心,其讲授式教学和机械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课程改革力求改变上述不足,倡导教师由“教学的中心转变为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以希望学生能在考试中达到特定的学业标准。”

      经过五年的课程改革,中国学校实现改革目标的步履缓慢,这明显反映在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当中。教师作为支撑教育改革的专业人员,他们对待改革的态度,持续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试图解释教师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的暧昧态度,并进一步阐述中国教师专业化的相关问题。研究的对象仅限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教师。

      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大多数人认为,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自主权和对学生的责任①。此外,人们通常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形成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关注学生的需求,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活动,定期通过各种专业发展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更高层次专业水平的过程,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随着教师对工作的不断投入,其专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上。教师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开始思考教学的意义,当这一行为由单个教师扩展到教师群体时,一些教师便开始希望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②。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发展的重点有所变化,但专业技能、自主权和责任感等概念一直是一些不变的指导原则。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这三个概念对中国教师的要求与西方差别很大。对于中国教师来说,专业技能是指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特殊的技能,并且能将两者有机地融合。通常能够掌握这种专业技能仅是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而自主权通常仅限于教学,即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对于具有独立思想的教师来说,个人对课程和教学大纲的理解是一种职业判断能力,只要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可以采纳。责任感是指教师要在学业和道德上对学生负责。教师的首要责任是促进学生学习,并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形成良好的人格。

      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中国教师

      教育改革促进了中国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中国教师一直信奉这样一条原则:教育应该传道、授业、解惑③。专业化是一个当代引进的概念,最近才被人们所认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各个层次的教师对专业化的概念及途径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一,对专业技能、自主权和责任感这些概念的理解也不一。然而,上述对教师工作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却得到了中国教师的普遍理解和接受。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如宽广的知识背景、开放的视野、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差异性的包容,具有反思能力,树立新的教育目标。尽管有人主张要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些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