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06)03-0073-09 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一样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中国这个注重道德规范的国家,非正式制度的力量就显得尤为强大,它不仅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思想观念,它还是正式制度的社会基础。正式制度只有适应一定的伦理规范,才能发挥其作用,成为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 一、中国近代非正式制度与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形成 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儒家文化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人们的行为中处处渗透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以义利观和宗族观为基础而形成的近代中国的经济伦理。 1.义利观 义利之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千年讨论不休的话题,也是儒家思想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它还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儒家提出“重义轻利”的观点后,经汉代董仲舒的发展、概括,到宋明理学义利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它明确主张主体的行为应以“义”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要求人们的物质利益必须服从于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在宗法制和君主专制的统治下,个人利益与家族和国家的利益既依附又对立,一个人没有独立自主的经济权利,更不允许为发展个人利益去超越家族和国家利益,从而形成了个人利益必须绝对服从和从属于家族、国家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反映在价值观上就是道义至上。随着近代西方工业思潮的传入和商业的发展,传统的义利观开始有所转变。人们把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看作正当行为。这虽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重大突破,但“以义为先”的价值观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人们仍然会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并把它作为道德准则。 2.宗族观 传统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强调血缘共同体和建立亲疏远近关系的宗族伦理。从中国历史考察,人们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地位的获得无不依赖于自己的家庭,因而宗族观在中国早已形成,并有极大的发展。在血缘宗法体系的基础上,这一观念不断扩展,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被纳入到封建纲常伦理关系之中,家族内部的伦理秩序成为国家秩序,人们对统治权威有一种消极忠诚和克尽义务的观念。 3.义利观、宗族观与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形成 以义为先的义利观和家国一体的宗族观相结合便成为人们意识形态的主宰。在经济生活中,这两种思想对经济行为、政治统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宗族观是一种封闭、狭隘的观念,它以家庭利益为核心,以族规家法为约束,把人们所有的活动都纳入到家族范围之内,并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家族整体利益。而义利观是对人性中利己、利他关系的描述。在儒家思想下,“自利”几乎就是自私的同义词,只有利他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在这两种观念的主导下,家族利益至上上升为国家利益至上,它与利他主义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经济伦理中一种带有集体主义倾向的价值观,人们必须不断地在“义”与“利”之间,“利己”与“利他”之间进行平衡,并找出一种最适合的生存方式来实现经济行为与社会观念的协调一致。这就是中国近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伦理。 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经济伦理,也是民族企业家经营理念形成的思想基础。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大量涌现,资本总额不断增加。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民族企业内部主要实行的是一种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业就等于家庭,企业经营中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随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资本的扩大,特别是受西方在华所办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民族企业家们逐步认识到西方经营管理理念中先进的一面,于是他们通过自身亲赴西方考察或委派人员出国留学等方式,广泛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经营理念,并开始注重经济利益,追求自身合理收益,从而使传统的经营理念发生转变,形成了一套富有近代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经营理念,即重视国家利益的家风式的经营理念。 二、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经营理念的特点 从具体内容来看,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经营理念——重视国家利益的家风式的经营理念,存在以下两个层次:首先由于宗族观的影响,企业经营中处处体现出家风式的特点。这是因为当时的民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经营者自然会将家庭权威用于企业管理,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带入企业管理中,随之以人、人品为中心和特别强调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方面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有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 这种经营理念的第二个层次在于企业家们开始直言个人经济利益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追求个人利益与发展国家经济是不矛盾的观点,这种经营理念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人观